2008年8月3日﹐我與<南區語言交流園地>三位Kiwi老師及多位學員參加了Manurewa-Marae毛利會堂的文化交流活動﹐感受了一次不同族裔大團結的融合氣氛。
此次活動是針對六月份Manurewa區九天發生三宗亞裔被強﹑被殺恐怖案件。由亞裔反犯罪組織發起﹐目的為促進南奧克蘭社區安全﹐各族群之間和諧相處而舉行的文化交流活動。得到多位Manukau City Council市議員﹑幾十位毛利長老以及多個亞裔社團共同參與﹔當天活動大致上尚算成功。
美中不足的是,由於當天早上集會時下起大雨﹐到會者為避風雨而亂了套﹔百多位與會者未經主人家的歡迎儀式﹐便私自進入食堂內胡亂就座﹐大大冒犯了毛利忌諱。另一原因是組辦單位對毛利文化不大熟悉所引起,幸好毛利會堂長老寬容體諒﹐以‘不知者不罪’﹐原諒了大家。
後來與會者被重新安排到會堂外﹐那時候﹐雨過天晴﹐賓客們接受過正式Karanga歡迎儀式後﹐再按次序進入會堂。
毛利人的寬宏大量令人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
以我十多年來出席毛利會堂經驗﹐訪客們必須先列� 會堂外面空地﹐等待喊叫儀式(Karanga)後﹐才能進入會堂就座。 同時女性必須在前﹐男性隨後﹔等到進入會堂後﹐卻是男性坐前排﹐女性坐後面﹐這樣做主要是尊重及保護女性。
毛利人視會堂為祖先的身體﹐因而訪客不能穿鞋子進入﹐以免褻瀆祖先。也因此﹐年輕女性不能在會堂內發言﹐因為怕她們有月經會沾污會堂內祖先。
探訪毛利會堂叫‘Hui’ ﹐傳統的 Hui最能體現出毛利人尊重賓﹑主雙方祖先及在生者的愛心。因此每次族長致詞都頗為冗長﹐原因是他們得先向族內的先人﹑以及來賓的祖先們祈福﹐然後再詳細介紹會堂的歷史等等。每次致詞後﹐族人必定以毛利歌回謝表示支持﹔最後進行碰鼻禮 (Hongi)。 碰鼻禮是整個會堂過程中賓﹑主最親密接觸的儀式﹐不但拉近了雙方之間的距離﹐也化解先前的陌生感。
毛利人都公認﹐出席會堂集會(Hui)是考驗青年人耐性與訓練口才的最佳機會。(Hui)
至於碰鼻禮則是很多女性訪客最害怕的一環﹐她們看到滿臉刺青(Moko)的毛利族長就害怕﹐因而紛紛走避﹐不想與他們Hongi。
其實﹐訪客必須入境得隨俗﹐尊重毛利傳統﹐不能功虧一簣。既來之﹐則安之﹐大方上前就是。
Hongi。
(根據毛利傳統﹐不分男女﹐臉上刺青越多的﹐表示他/她身份地位越高)
Hui歷時約六十分鐘﹐與會者離開會堂後﹐再到食堂(Whare-Kai)觀賞由毛利﹑太平洋島民﹑華人及韓國等民族預備的精彩歌舞表演。
從當天節目安排而言﹐個人覺得華人表演者稍微遜色。除了由三位小朋友舞獅外﹐其他多是女性長者﹐比起其他族裔(毛利﹑島民及韓國)表演者全是年輕人﹐未免有點失色。
class="MsoNormal">
觀賞表演後﹐會堂族長要求與會者手 可媸蜘o圍大圈高歌跳舞﹐成為當天聚會的最高潮﹐場面溫馨感人。
我更欣賞族長說的我們‘團結一致﹐罪惡消滅’。
’。
頒發出席證書時﹐我代表<南區語言交流園地>上臺接受證書﹔禁不住以毛利語感謝會堂各位長老及毛利副黨魁Peter
Sharples博士﹐為華人社團提供了一次如此親和歡樂的交誼活動。
附註﹕
來紐後﹐個人拜訪毛利會堂少說也有十次﹐可大部分都與學習及工作有關﹐並由毛利族人親自安排﹔因此絕少出錯。真正由華人社團組織的﹐這次是第三回。
第一回是在1994年3月19-20日﹐由葉宋曼瑛博士與種族關係斡旋部安排﹐在奧克蘭最負盛名的奧拉其會堂(Orakei Marae)住宿一夜 (Marae-stay)。集會目的是由毛利長老向華人新移民講解威當依條約內容。(詳情請參考<紐西蘭原住民>書後附錄)
第二回是1998年10月11日﹐拙書<紐西蘭原住民>新書發佈會, 也在Orakei Marae舉行。當時<亞洲動感>節目全程錄影(詳情參考<展翅奧克蘭>附錄 P.384-389)﹐英文區報 HOWICK &
PAKURANGA TIMES也在1998年1月15日以彩色頭版頭條報導。那一次﹐奧克蘭總領館的所有領事及台北經濟辦事處處長部有出席。與會者男女老少二百多人﹐華洋盡歡﹔融洽相處了三個多小時。
同時﹐拜訪毛利會堂得注意以下忌諱﹕
會堂內不得穿鞋﹑不許飲食﹑抽煙及坐在枕头上。
食堂內則不能梳理頭髮﹐皆因毛利人视头部为身体的最重要部份,一切與面部﹑头部有关的东西,如面巾,帽子或梳子等,都不得放在饭桌上。
Hongi 是碰鼻禮﹐Hangi 是地烹法﹐我學習毛利語時﹐以漢語‘紅衣’來記Hongi﹐把‘汗衣’來記Hangi ﹐以免混了﹐ 給同學笑話。
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