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
作者: 金晓泉
人气:
日期: 2008/11/18
笔者是苏州人,从小就爱听书(评弹),放学回家路上背着书包听“转书”(将要“落回散场”,不收费)。长篇评弹每天一场(约一个半小时)可连续演出一两个月,每场落回(结束)“卖关子” ,使得你第二天必需听“下回分解” ,我就是这样成了书迷。我移居奥克兰,带来了不少评弹VCD、DVD碟片,在家常常放映,过过听书瘾。现在国内评弹衰落了,书迷少了。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合称,又叫说书。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 评话(大书)多以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为书目内容,没有唱词,没有弦乐器伴奏,在表演艺术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演员起“脚色”,注意塑造人 物,有典型性格,扮相逼真,表演得活灵活现。剧目有:《三国志》、《水浒》、《随唐》、《英烈传》、《岳传(精忠传)》、《包公案》等。 弹词(小书)曲目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和儿女私情的民间传说,“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唱词压韵、讲究平仄,所以称“弹词”。单档(一人)以三弦伴 奏;双档(二人)上手用三弦,下手用琵琶,上下手合奏伴唱。(在专场大型演出时,也有增加伴奏人数,用二胡、月琴、阮等乐器陪衬。)演出时有说有唱,表情 逼真,插科打诨,描写细腻,感情丰富。剧目有:《珍珠塔》、《描金凤》、《落金扇》、《双珠凤》、《西厢记》、《玉蜻蜓》、《白蛇传》、《三笑》、《啼笑 因缘》、《活捉王魁》、《芦荡火种》、《野火春凤斗古城》、《三个侍卫官》等长篇、中篇评弹。小书在演出之前,要先唱一支《开篇》,如《黛玉葬花》、《新 木兰辞》、《拷红》、《潇湘馆问病》,或节选剧目中的精彩段作为“开篇”,或者上下手合奏一曲《三六》、《昭君怨》等,然后正式开书。 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地区,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语地区。说书一词最早见于明代《太和正音谱》。用吴语说书则在明末清初,《清忠谱》记载了苏州戏曲 家李玉在苏州城中玄妙观开设的书场,“要知千古兴亡事,须听当场评话来。”中午时辰,艺人李海泉来说《岳传》。可见,这一曲种在清代前就已形成了。此后, 为表现江南人的喜、怒、哀、乐,适应各地风土人情,苏州评弹从形式到内容,都博采各种曲艺之长,形成了“说、噱、弹、唱”的艺术表演形式,“说、表”技巧 多样化和具有不同风格。唱腔有多种流派,到近代以来,就有俞调、马调、蒋调、杨调、徐调、丽调、张调、侯调等八大流派。严雪亭的《杨乃武、小白菜》,沈俭安、薛筱卿的《珍珠塔》……,“说、噱、弹、唱”样样到家,风靡一时;蒋月泉的蒋调风行江浙两地,张鉴定、张鉴国的弹唱力道遒厚、苍劲,琵琶伴奏的功力, 使评弹具有了更高的音乐美……。由于苏州评弹具有上述特色,使它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说唱艺术,受到江南人民大众的喜爱。 评弹艺人组织最早有“光裕社”,只限男性演员;后来有“普裕社”,允许有女性演员。从此才有男、女双挡演出。 书场是评弹艺人献艺谋生之处,也是广大听客的娱乐场所。上海有“大同广播电台”,苏州有“苏州广播电台”,两台都全日广播评弹节目。江南地区几个大城市里兴建了一些专营书场外,如米高梅舞厅、丽都舞厅减去午后茶舞,改营书场。解放前上海,游艺场中设书场,旅社中如东方饭店、大陆饭店有附设的专营书场,茶馆中附设书场等,上海的书场总计约一百余家。苏州城里、城外的茶馆兼设书场有三四十家,在城里北局有专设书场大厅。江南吴语地区的几百处大小乡镇,都以茶馆兼设书场。评弹艺人在广播电台和数以千计的书场中演出献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江南各地听客的欣赏水平不一,艺人艺术造诣高低不同,评弹行业中习惯把苏州的浒墅关、上海的宝山、常熟的虞山和江苏的昆山,称为“三山一重关”。那里听客大多文化水平比较高,品评细致入微,要求欣赏性强,“听书”作为一种 文艺欣赏、文学享受。说书先生在那里能连续说书三、四排(十天为一排),就算出道了。 “大书”或“小书”,“单档”或“双档”的评弹艺人(或称:说书先生),在数以千计的书场中巡回演出,连续演唱三、四排,书场中老听客多,天天连续听书。逢有“响档”来本地演出,该乡镇四周居民走三五里路到镇上听书。 每年旧历新年 —— 年初一至年初三,上海、苏州和各大乡镇举行三天的“会书”,有四、五位评弹艺人先后登台轮流演出,各位说书先生奉献出自己拿手、精彩段子来表演,新年会书盛况空前,连场客满。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评弹全盛时期,江浙两省大、中、小城市都广播评弹,工商业多数在评弹节目中做广告播出。评弹在电台播出后,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镇,处处可以听见评弹悠扬唱声飘出窗外,荡漾在空气中;评弹深入各家各户,增加了许多爱好者,给评弹事业掀起了一个普及高潮,也有许多业余爱好者弄弦叮咚 学唱评弹消遣。 解放以后,文艺要为政治服务,把“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内容,作为小资产阶级的情趣来批判,评弹要改革,要政治挂帅。譬如,《白蛇传》中有一段情节:五月初五端午节,白娘子现原形,许仙看见一条巨大白蛇在床上,顿时吓得晕厥倒地。为了救活许仙,白娘子到仙山盗仙草,感动仙山老寿星,说“念你自由婚姻,拿仙草去吧”。这句台词就是“革命评弹”的一个典型例子。 改革开放后,评弹回归“自由”,一些老脚本、老段子可以登台演出,同时也创作出一些新时代内容的段子,如《芦荡火种》、《三个侍卫官》等剧本。苏州成立了评弹学校,培养评弹新一代艺人。 但是评弹再也没有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盛况了,究其原因:有电视播出,不需要专设书场,坐在家里就可以“听书”;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不可能有“老听客” 天天“听书”; 流行歌曲受广大青年欢迎,风行全国,青年没有时间来品味、欣赏评弹内容的感情丰富,情节细腻,唱词排句、韵味婉转动听。现在评弹中的“评话”(大书)已经很少登台演出,只能从录像播放中见到几段传统段子。评弹这门艺术在衰落!中央陈云首长是苏州人,是评弹爱好者,一心提倡评弹。苏州,开设评弹学校,去大学演唱评弹;上海、苏州电视台开辟评弹专场节目;组织评弹各流派专场演出,在上海、苏州举行专场演出;发行DVD评 弹碟片等。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坛”经常有评弹节目参加,只可惜几次参加的评弹节目,几乎是苏州地方小调,失去了传统评弹的魅力;但是,去年由中央电视台 “曲苑杂坛”组织“中国曲艺家协会”赴加大访问,把中国民族文化带进了加拿大。在这次访问演出中,有一位加拿大华侨庞先生,客串参加演出评弹《武松打虎》,庞先生在弹唱演出中,原汁原味地体现了苏州评弹的精华。 笔者在网上看见国内在普通学校内开设京剧课,音乐教师必须会唱京剧。京剧是国剧,要在普通学校里开课,要从娃娃抓起,培养京剧爱好者。国粹京剧危矣,要抢救! 从现在举办的评弹专场来观察,听众大部份是年逾六十岁的老人,中、青年者占极少数,后继乏人。一种艺术必需要有观众或听众,相辅相成,失去了观众、听从,这门艺术就不存在了。苏州评弹用吴语演唱,地区性狭窄,苏州评弹比京剧更危矣!笔者有感,才写这篇短文。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