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祖屋啊归来

作者: 林广穆(澄海)    人气:     日期: 2008/12/17

 

       今年金秋时节, 新西兰著名作家林爽应邀到湖南长沙出席其《汉俳诗集》首发式。事毕回故乡澄海,在接受過汕頭特區晚報记者采访之后,又与澄海电视台数位新闻工作人员、澄海区政协委员陈彬先生一行十人,驱车往她的出生地东里凭吊祖屋“渭池”。 大概阿爽(林爽笔名)知我对她的家史有些了解,且稍能口述笔记﹔我们又份屬表姐弟﹐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别四十余年从未见面,藉此机会,可以叙旧,勾起儿时许多记

忆,约我一同前往。我欣然应允,叨陪末座。

 

说起东里“渭池”,现在人们都很陌生,然在清末民初,那可是负有盛名的东西合壁建筑,是阿爽的祖父所建。“渭池”连同“大夫第”、“后包”、“十八间”。形成一座建筑整体。论其精雕细琢、豪华奢侈,自然比不上有“岭南第一宅”之称的隆都陈慈黉故居。但是,若论建筑面积大小,那可能比慈黉故居有大之而无不及了。古时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难怪这两个家族有过联婚的历史呢!

 

阿爽的祖父林增国,原是东里乡间一个胼手胝足的农民,只能过着男耕女织的儉朴生活。然而“下下人有上上智”他不愿让一辈子清贫,要出人头地。于清光緒年间,背起市篮、带着浴布、怀揣乡井,只身到毗邻东里的樟林港坐红头船乘季候风往暹罗(现在的泰国)谋生而去。

初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自然干不了什麼大事,最理智就是暂为人打工,待到有一定积蓄之后,瞄准时机,才去叩开事业大门,然后纵、渐入佳境。阿爽的祖父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行进。结果,他走对了。当他在经济上有一定节余之后,先是开间五金店,继而开米铺,后又开金行。俗话说,“人的运气来了,铁厚刀丢下江河还浮在水面上”。阿爽的祖父本来生意顺水,红红火火。他先后與罗女结婚,所幸两妻均是女强人,帮丈夫打理生意後﹐阿爽的祖父如虎添翼,生意更加红火,顾客盈门,货如轮转,收入甚豐。

 

林增国虽然在异国重婚,但他不是一个得了新欢忘却旧爱的人。他把生意让给那年轻的侧室打理,带着另一位年龄较大的侧室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位泰国女郎也善解人意,与丈夫一道异国的潮平原来。据说,当时两人所带的银是一担一担从樟林港挑往东里来的。从此以后,乡里人见林增国发了,钱银多了,开始呼他为国爷。世俗的人总是这样﹐看轻穷人,尊重富户。发了,钱多了,被人呼爹叫爷是很正常的事。

东里当时有句话叫:“东里首富算国爷”。他建造的豪宅堪称东里一流。他的富有与隆都的慈爷、樟林的柝丑爷相提并论。然而很不幸,正当国爷的豪宅竣工,尚未庆典时,他的那位异国夫人因操劳过度,暑气侵体,一病不起,百般延医诊治无效之后,撒手人寰。

国爷一生娶过四房妻室(原配陈及三位侧室,包括兩暹女和一婢女)。共有八个儿子,在众多的子孙中,自然鱼龙混染,良莠不齐.那些不愿过着骄奢淫侈生活,愿自食其力者就自行打拼,出外谋生。而那些不愿上进,就过着纨绔子弟,公子哥儿式的生活。有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自然指的是旧时代一些富户人家,他们发迹之后,缺乏科学管理,莫让子孙发扬光大,顶多购置一些田地,或让他们自种自食,或不劳而获,或坐吃山空。国爷也未能免俗。

 

当然,如果时局没有风云变色,溥仪这个宣统皇帝虽然只有三岁,却坐在故宫的龙椅上,由他的爪牙治理半壁江山。或者是在蒋介石这个无能之辈时代,虽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中华民族的山山水水,他还心安理得盘踞在南京的总统府中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国爷的家族绝对还是一个钟鸣鼎食,香火旺盛的家族。然而,“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随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深入,地主、富农的土地、房屋统统被没收,国爷(已谢世)的子孙后代也未能幸免。原本住在繁华似锦的“渭池”“大夫第”里面,却被扫地出门,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随之入住的是一些贫下中农、工人大哥。更有趣的是其中绝大多数是林姓的人,且与国爷不是至亲便是有故。

 

想起当年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大概出现这样两种人,一种是幸福的、一种是落魄的。之所以幸福,是以前穷的太久,今日“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直忙”,一下子住进富人豪宅,岂非幸福?至于为何有落魄者,因以前富有,养尊处优,一下子土地被充公、房屋被没收,被扫地出门,变得无所适从,走投无路,岂不失魂落魄呢?当然,也并非人人如此,可能还有个别乐观者,认为没收就没收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区区如我者就是这样想的。虽然我的家庭解放前不是望门盛族,但土改时有些东西还是被没收,但我从不为之惋惜或骂娘。我认为假如没有解放,生活在一个优越家庭中,不思上进,变成一个纨绔子弟、公子哥儿,着实也不是滋味。何况当时洋人在我国横行,尽管生活优裕,毕竟还要缩着尾巴做人。远不如现在虽然清贫,却不用看着洋人的脸色行事!

 

不过,话说回来,土改时,像“刘文彩”“黄世仁”这些罪大恶极的人,遭到镇压和没收财产那是罪有应得的事。而没收华侨的财产,就教人觉得有些不妥了。华侨,按正常的解释是“漂洋过海的中国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有四千万华侨,这个数字大得相当惊人,他等于欧洲一个大国拥有的人口。但须知,在这众多的华侨中,并非个个都腰缠亿贯,富可敌国,实际能够发达者少得可怜!尤其是他们的祖先,当年只身去国,远适异域,创业倍加艰难,发迹就更寥若晨星了。有人这样感叹:“百个过番(指漂洋过海)的人,顶多一个发迹”!但这百分之一的人,却恰守落叶归根的祖训,回到唐山,自然要购置产业。恰巧,置业之后不久全国解放,土改时产业被没收,变得囊空如洗,这难道是合理嗎?按当时的说法,富人之所以富,是剥削人民生活得来的,没收其财产理所当然。然而,我们的华侨,这些漂洋过海的人,譬喻阿爽的祖父,他们事业是在泰国,何从谈起剥削人民生活呢?怎么他营建的林家华屋就被统统没收,留点给他子孙居住都没有!

 

我那日跟阿爽在凭吊其祖屋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他的祖屋土改时被没收后,大多分给贫苦的农民居住。然而这些农民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他们的管区有土地可以分给他们造屋,已經住进新房了。当年土改他们所分得房屋有的已经变卖、有的在出租,有的门上挂锁,无人居住。想当年国爷合家居住此屋,人丁何等兴旺,钟鸣鼎食,熙熙攘攘,而今门可罗雀,满目潇然,教人难免生出“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的感叹。感叹之余,更使人产生联想,当年土改因为穷而分得人家的房屋。现在富了,怎么没有人起了恻隐之心,把房屋让给那些困难的老华侨的后代居住呢?据我了解,国爷现在有些曾孙的生活还相当艰难竭蹶。另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本着保护古建筑的宗旨,是否可以保护东里“渭池”呢?因它是一座东西合璧的清代建筑﹗

 

27-11-08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博爱铸诗心
下一篇: 潮汕的女儿 潮人的骄傲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