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泉在牛年春節向新西蘭華人朋友恭賀新禧,敬祝幸福美滿,吉祥如意,健康長壽!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福如東誨,壽比南山。
一
《尚書·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寿终命。”(这里“悠好德”的意思是“有德性”;“考终命”指善终,不横夭。)又,“五福”在民间还有另外的解释,指“福、禄、寿、喜、财”。
長壽,福壽康寧,永享天年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尚書》中的“五福”,壽排首位。
杜甫詩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說如今“七十不稀奇,八十小弟弟”。據最近報導,中國人平均壽命為73.5岁,百岁老人全国有四百余人。
《禮·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百年曰期頤”(“期”,人生以百年為期;“頤”,保養)。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耄耋之年;壽逾百歲也稱“人瑞”,“瑞”指享高者。白居易《祭徵之文》: “惟公家積善慶,天鐘粹和,生為國楨,出為人瑞”。相傳,乾隆六千叟宴,年最高者為一百四十一歲老叟。宴席間,乾隆為上聯:“花甲重逢,再加三七歲月”;紀曉嵐對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上聯,“花甲”為六十歲,即60歲×2+3×7=141歲;下聯,“古稀為七十歲,即70歲×2+1=141岁”)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云:“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而康”。
春聯中亦常見“人壽年丰”,人長壽,收成也好,形容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以海之深,山之高比喻福與壽。
小說《乾隆下江南》中,講到一件事,乾隆在蘇州見一家門前匾額上題“天下第一家”,乾隆自認朝廷才是“第一家”,現在居然有人逛稱“第一家”,于是進門探其究竟。原來這家是“五世同堂”,祖親輩輩雙全。乾隆嘆己不如,當場揮毫賜御筆“福”、“壽”字各一幀,并且聖諭在匾額上加“御准”字樣。
二
壽星本為星辰,指二十八宿中的角、元二星,《爾雅·釋天》云:“壽星,角元也。”郭璞《注》謂:“數起角元,列宿之長,故曰壽。”或指南極老人星,《史記· 天官书》云:“(西宫)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前一种意义上的寿星仅见于天文学中,后世所奉祀的寿星实指南极老人星。
關于南極老人星古籍頗多記載。從文獻可知,從周秦開始,曆代都有奉祀壽星的活動。《通典》云:“周制,秋分日享(祭)壽星于南郊。”奉有壽星祠,專用于供奉壽星。《史記·封禪書》云:“秦并天下,于杜、毫有三社主之祠、壽星祠”。至東漢時期,祭祀壽星與敬老活動聯了起來。《后漢書·礼仪制》曰:“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以后,奉祀寿星都被历代皇朝列入国家祀典,至明初始废。
壽星的職掌,最初為國運之長久短暫,也就是國之壽。《史記·天官书》曰:“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正义》谓:“老人一星……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后被视作人间寿夭之神,现在的寿星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在祝贺寿诞的文词中,多用到寿星。首先,寿主被称作“寿星”,引申而长寿之人也常以“寿星”称之。才回《戊戌生日》诗云:“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还有,寿联,寿幛中多以寿星贺寿,如寿联:“福临寿星门第,春驻年万人家。”寿幛有:“南极寿翁”、“寿星在日”等。
同時,壽星也常見于圖繪、模塑。這里的壽星已不再是星長,而是神仙。其形象大多為白發長眉老翁,頭長,額高且突出,拄一彎彎曲曲的長拐杖,杖上時或掛一盛靈丹妙藥的葫蘆。(見左圖)
三
筆者生肖屬牛,2009年是本命年,今年6月實足年齡是84歲,但是筆者自己總說是85岁。我们中国人用虚岁来计算年龄,就是从生命开始的第一天就算起。母亲从怀孕开始,视母体中的婴儿为现实的存在,十月怀胎,到婴儿呱呱坠地,就是一岁。新生儿脱离母体,只是生命的延续,从依赖母体而生存,到获得独立的肉体生命,走上了现实人生之路,这是万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生从此开始。用虚岁计年龄就是告示为人子女要知道在娘肚子里就感受了伟大、深厚的母爱。
西方社會人們一般通用實足年齡來數歲數,即從嬰兒出生日算起,可以說,“他今年(指現在)十八歲另三個月”。西方人忽略了自己在母親胎中已經有了生命,已經身受母親的養育之恩。
炎黃子孫百善孝為先,理解虛歲紀年的現實意義,而至親至孝,寸草春暉,來報答像太陽一樣的母愛。
筆者耄耋之年了,今年85歲,仿乾隆在千叟宴上的上聯,“古稀一度,再加十五歲月”(70+15=85)。
好几年來,許多友好叫我講講養生之道,問,“你每天吃什么”,“怎樣鍛煉身體”,“……”。
我實在答不出什么養生之道的一二三來。我自幼上學讀書,大學畢業,教書六十年,我從來沒有注意過如何養生。我愛音樂,彈鋼琴,愛踢足球,愛打橋牌,愛旅游;我最愛的是教書,我的學生遍天下,有在英國的、美國的、加拿大的、澳大利亞的、荷蘭的、俄國的;在國內各省都有我的學生。其中許多學生也年過花甲了。他們經常用E-mail来问候,也发照片来叫我看看近影。我沉浸在师生的感情之中,我的财富是“学生”,我说过:“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工作,我生命不熄,对教育事业奉献不止。” 我现在还在职,是学校外语教学顾问,我为学校编写教学辅导书,回国时给学生做讲座。
我從來沒有想過養生之道,身體一向健康,我71歲時還上黃山天都峰。我糊里糊塗地生活,粗枝大葉地吃喝,活得像年輕人一樣,從來不注意自己是85岁了。别人叫我说说养生之道,我真的无“道”可说。
在我學校外語系,有兩位外籍教師,有一次,我們全系老師一起聊天,有一位外籍教師要我說說養生之道,我半開玩笑地說,我的養生之道只“八個字”,但是要每位老師譯成英語,一人一譯,要譯得貼切,不能走樣,要讓外籍老師十分理解、徹底懂得我的“養生之道”。老師們欣然同意,都靜下來聽我說這“八個字”。
我就請大家聽好,我說:“嘻嘻哈哈,馬馬虎虎。”
這下子難住了老師們,他們說,這怎么譯成英語。
是的,“嘻嘻哈哈,馬馬虎虎”確實是我的生活作風,也可說是我的養生之道吧。雖然字只有八個,但道理能深說,也能淺說;也能說上几個小時,也能几分鐘就說完。
這八個字就使我“福壽康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