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屈原作為中國的愛國政治家和傑出的詩人,與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作家拉伯蕾和古巴獨立運動領袖、詩人馬蒂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宣佈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中國的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在民間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屈原是偉大的詩人,也為人們所公認。但是屈原一生並沒有寫多少詩。“平生懷美政,何意作詩人?”,他寫詩完全是有感而發,宣洩他對楚懷王昏庸誤國的憤慨和對楚國人民的深刻的同情。他的長詩《離騷》,全文兩千四百餘字,用情深沉,辭藻華美淒婉,既是敍事詩,政論詩,又是抒情詩,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開創了“騷體”的風格。
屈原開始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他“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力輔楚懷王統一楚國,使楚國日益強盛,威震諸侯,幾乎可與秦國匹敵。可惜楚懷王受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挑撥,聽信其誣陷,屈原受到迫害。此時的屈原,仍不以個人進退為念,一心想救祖國於危亡。等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陷,國破家亡,屈原悲憤之極,遂投身汨羅江中。據傳投江前自己以石縛於身上,以免屍體浮起被敵人劫持玷辱。
屈原的這一悲壯的行為,士可殺不可辱的浩然正氣,為我國無數的知識份子樹立了的光輝的榜樣。漢蘇武,宋文天祥,明史可法,清譚嗣同,秋瑾及以後的鄒容,廖仲愷,陳英士,瞿秋白,李公朴,聞一多等人為民族而慷慨赴死,無不受到屈原這種精神的影響。
在屈原的詩作中,《離騷》是其代表作。詩中有感時,有寫景,有哀民;有現實,有理想和浪漫。兩千四百字,字字珠璣,沒有半句空話或無病呻吟。
他的詩充滿了對當政者的告誡,要執政為民。否則必然會禍國殃民。在忠諫的同時,毫不考慮個人的得失。“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屈原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荊楚大地。楚國地處中原,橫跨長江漢水,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優美,人傑地靈。他讚美道,“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山矣〕(音“四”)時乎吾將刈”。嚮往著國泰民安的王道之治。他的詩句既有對人們的告誡,更多的是對本人的自勉。光影荏苒,時不我待。“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
紀念屈原,我自然地想到了先烈聞一多先生。我讀過聞一多的文章《人民的詩人——屈原》【1】。在聞先生那個年代,稱呼某某人是人民的詩人(戰士,教師等)是很少見的。聞先生稱屈原為人民的詩人是對屈原的極大的崇敬與愛慕。屈原是封建貴族的叛逆者,把自己從屬於人民群眾。他的詩歌,包括《離騷》,《天問》和《九歌》都是當時的民歌形式。這些詩“怨恨懷王,譏刺淑蘭”嚴厲地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和官員們卑鄙的伎倆,同時歌頌了人民的善良,對於敢怒而不敢言的人民群眾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儘管屈原的詩歌優美華麗,他幾千年來為人民所崇敬首先是由於他的愛國愛民的行為,而不是因為他的文采。他的詩,今天由於語言的歷史性演變等原因,已經不是很普及,有的人看不太懂,但在當時,是人民群眾喜見樂聞的民歌。屈原無愧於人民的詩人這一稱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可以說是屈原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而“既莫足於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是屈原的堅定信念,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原則立場。
偉哉屈原!人民的詩人,愛國知識份子心中的豐碑!
【1】聞一多:《神話與詩》194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