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間畫廊,同一個畫家,不同的畫作;同樣的宣紙,同樣的寫意,不同的夢想。
牆上掛著大大小小十余幅麥克爾傑克遜的畫像,撲面而來的是急如風暴的震撼,一如邁克爾的歌和舞:粗放的線條如強勁的超重低音撞擊著你的耳膜,心臟隨著節奏在不由自主地快速跳動;神似的人物刻畫又如邁克爾精妙夢幻般的舞步;而黑白的強烈對比則像邁克爾具金屬穿透力的天籟之音,醍醐灌頂宣洩而下,在第一時間就將你擊穿,讓你完全放棄自己的意識自我的存在,只餘下音樂的轟響只感覺到無數的精靈在周遭遊走,,,,
麥克爾絕非凡品,自小登臺,能維持表演生命40多年,並且不斷創新,獲得一個又一個成功;不斷挑戰自己,不斷超越自己,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在全球不分膚色、人種、文化、語言,擁有成千萬上億的歌迷,麥克爾的影響力號召力感染力在近百年的流行音樂界無人能出其右;估計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誰能達到如此的輝煌。
麥克爾一生都在尋夢追夢,他的天賦他的才具他的執著他的投入,為實現夢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而在實現個人夢想中,他的慷慨他的純真他的率直他的愛心,又時時反射出人性的光芒。
很難分得清舞臺上的麥克爾和生活中的麥克爾哪個是更真實的麥克爾。其實,精進如斯者,必是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者:他的生命就是藝術,他的藝術就是生命。正如章怡和在《伶人往事》中對馬連良先生的描寫一樣“(藝人)對生命快樂的沉酣和癡情,能夠達到驚心動魄、死生以之的程度,而有癡迷、鍾情處,就有了人性的深,生命的深”。麥克爾做到了這樣的完美結合,為了藝術可以不計得失義無反顧。
我們無意在此討論麥克爾的道德操守,我們只需要問自己簡單幾個問題:你實現了兒時的夢想了嗎?你有勇氣去改變去否定去挑戰自己嗎?你有勇氣和能力去敢做敢為嗎?從邀請百名世界級歌星賑災義演到如夢如幻的太空舞步到隨心所欲地更換皮膚,每一件都是對世俗觀念的挑戰,都是對自己夢想不斷的追求和探索,而這些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在不經意間即成為驚世駭俗的經典。麥克爾就像一面鏡子,樹在了你我面前,照出了我們的瑣碎、卑微、蒼白和軟弱。相對於這麼一頭雄獅,我悲哀地發現:我活得就像一隻螞蟻。
麥克爾只能用心去體會去理解,一切的語言都是蒼白多餘,只有心的溝通才能理解彼此的夢想。李南鳳筆下的麥克爾,有桀驁不馴的,有純真的,有虛無的,還有一幅,讓我凝視良久不能離去:麥克爾黑白分明的瞳孔中映射著一對十字架。那是什麼樣的迷惘?是什麼樣的十字架需要麥克爾去背?在功成名就的背後,他,還有什麼樣的夢想去追尋?
感謝南鳳兄的畫作,讓我在喧囂浮躁的日常生活中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