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网上看到,《建國大業》已經海外發行,而馬來西亞、泰國和紐西蘭則會安排在「十‧一」這一天上映。天空城影線的一位經理告訴觀看試映的媒體,預訂票巳售出六百多张時,我很驚訝,這意味著用作試映禮的黃金級影院連續爆滿二十次。在人口稀少的紐西蘭,如此熱忱期待一部被稱為「宣揚中國主流價值」的電影,的確是罕見的。
兩個半小時過去了,待到影片結束,銀幕上出現一百七十三個影星的名單,他/她們有的只在銀幕上某個鏡頭里一閃而現,椐說每四十三秒就閃現一位明星。而我卻一改影片結束就离座的習慣,留在舒適的絲絨沙發上,回味片中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未到五十年代初,短短數年,中國經歷了和談、內戰、中共入主北平成立新政權,國府敗走台灣這麼一段歷史,這段歷史中的風云人物--國共兩党与民主黨派的許多要人,都出現在《建國大業》中。這段歷史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一個轉折點,國民黨這么一個集封建与資本主義一身的強大政權,蔣介石這么一個軍事家,被韶山沖出來的一個農民的兒子,率領一幫衣冠不整的武裝打得丟了江山,蔣介石不相信,連毛澤東也不敢相信,勝利這么快就來到眼前!
朝氣蓬勃的共產党,不僅在戰場以拼死勇氣擊敗了國民党,而且在民心上以「反獨裁、反內戰、要民主」擊敗了獨裁貪腐的國民党。年輕人看《建國大業》,滿足自已追星雅好之時,也可以咀嚼一下歷史,因為這是共和國大業奠基之初最美好的年代。
由於大量運用切分鏡頭,這部電影的節奏比一般電影要快一兩倍以上,濃墨厚彩,卻在要處一點輕塗,稍作留連,便失精妙。雖說仍有點瑣碎凌亂的瑕疵,但作為史詩電影,她是完整渾厚的。
銀幕上的國共人物,沒有臉譜化、公式化的刻板,還原歷史与歷史人物的本來真面目,這是從建國大業走過六十年里程的中國,所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据制片人說,本片也帶有一些類似「貪腐亡國」借古諷今的啟示性隱喻。
本文結束之時,正從网上觀看北京六十大慶閱兵,氣魄宏大,回味《建國大業》中,六十年前閱兵那種簡陋場面,實今非昔比,不能不感慨萬分!
(本人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