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不甚了了。對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作用也不大瞭解和注意。近來讀到一則新聞,才知道該會投票表決時,並不是一人一票,而是根據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和在國際經濟中發揮作用的情況,加權計算。也就是每個國家在表決時的權力大小不同。以前中國在這方面排行第六,最近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一次會議上,中國的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二,僅在美國之下,領先于歐盟和日本。這一變化非同小可。消息傳出,各國政要及輿論界紛紛發表評論,說中國早就應該排在前面。
人民幣在國外不能流通或自由兌換。很久以前,人們以為是人民幣缺乏信譽,人家不相信、不歡迎人民幣。現在知道,這是由於當時中國政府不希望人民幣自由兌換,目前仍是如此。這個措施,防止了國際投機炒家如索洛斯之流攻擊人民幣牟利。確保了人民幣的穩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形勢的好壞,通脹率是重要指標之一。中國在這次國際金融海中,雖然通脹率有所上升,但是始終控制在一位數,遠比某些發達國家為低。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中國人民從中受到的實惠是物價相對穩定,出國出境旅遊成本低廉,購買進口貨的能力增強,而最根本的,是基本上抗住了國際金融海嘯的壓力,而且還在幫助別的國家在對付金融海嘯中做出了貢獻。正如中國一位主管財政的高官所說,中國沒有金融海嘯,中國沒有銀行倒閉,沒有大幅貶值貨幣。國際貨幣基金會提高中國的話語權,就是這話的根據。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作為中國經濟中心的上海,是唯一一個工資與物價,即通脹率掛鈎的城市。那時叫做生活指數,也稱物價指數。到一九四九年初,該指數達到九十五萬個基點。即物價上漲了九十五萬倍。中國貨幣在國際上毫無地位,如同廢紙,在國際上人見人棄。人民既無能力,也無興趣儲蓄。銀行基本上不向公眾貸款,借錢要到高利貸者處,貨幣來不及查點,竟然用秤稱,用尺量厚度。有一點兒錢的人,要高價換成黃金美元儲藏起來。於是在1948年從上海到全國爆發了一場“金融危機”。國民黨政府任命蔣經國為經濟督察專員,強迫人們把黃金兌換成“金本位”的金圓券。平抑物價,嚴查投機,聲勢浩大。但是,曾幾何時,官僚買辦內部矛盾加劇,終於火拼。金圓券大幅貶值,如黃河決堤,蔣經國被撤換調往江西。而大批黃金即民脂民膏,被搶運至臺灣,達數十萬兩。
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樂觀,GDP保持增長態勢,世博會即將在上海召開。宏觀調控政策已收到良好效果。但是中國經濟也存在著隱憂,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出口業受到挑戰,房價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保障力度不足。一些地區讀不起書和看不起病的現象還存在。貪腐現象依然困擾著中國政府和人民。中國要振興發展,這些問題必須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