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间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年轻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他1917年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润之珍藏”字样。
蒋介石也对曾国藩极为推崇;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札”,“曾文正家书及书札……,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二 《曾国藩全书》有:“为官”、“治兵”、“处世”、“治学”、“修身”、“治国”、“齐家”、“鉴相”、“理财”、“家书”等篇。
“处世篇”中编篡有:“处世通则、忍而谨慎”、“慎择师友、善待他人”、“廉洁自律、忠厚诚敬”等。笔者录两节,说说自己的浅见。
其一:“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恃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含浑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曾国藩是给乃弟的一封家书,勉励他谦虚少言,诚朴待人。信中说,做人要有笃实的作风,不可走入机巧之路;即使别人以机巧来,应仍以含浑对应,以诚实愚拙回报。如果钩心斗角,相迎相距,那么,相互报复就会没完没了。此篇主旨:谦虚少言,诚朴待人。
其二:“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居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善,而当思择善而守约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曾国藩在此篇中,(1)用宇宙之无限,而对比自己经历很短暂、渺小;(2)用大地广博,而推理说遇到荣誉、利益争夺的场合,应当忍让;(3)用书籍知识广博深邃,而自己阅读很少,知识很浅。(4)说世事繁杂许多,而自己所做甚少,勿骄傲,须容贤。曾国藩层次分明地勉励后人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自私自满的想法就会逐渐放弃了。曾国藩用对比的手法励人细思心得,精辟地阐述了“谦虚心胸大,忍让天地宽”的哲学道理。
笔者节录此两段,为我侪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