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沒見到關於華社的負面新聞了。可就在耶誕節,發生了一個抓螃蟹的不大不小的事件,讓我們華社蒙羞。
其實事情極其簡單:先是個別華人發現北地某海灘有螃蟹可抓,並在互聯網上公佈了這一資訊。於是,大批華人蜂擁而至,讓昔日寧靜的海灘不勝負荷;讓從未見過這麼多人的當地人,驟然見到這麽多黑頭發、黃皮膚的華人,在海灘上大肆掠奪,並在留下大量垃圾之後揚長而去,大為不滿!
怎麼又是華人?!
全是互聯網惹得禍。消息一上網,散佈效果極佳。再加上國人貪吃,貪占小便宜的習性,於是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了開來,於是便蜂擁而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過我還是以為,是“不約而同”惹得禍。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運行的規律。如果突然打破常規,破壞了平時統計分佈的正常秩序,便反了常,便亂了套。如果大家都同時把車開上去北岸的大橋,便會引起塞車,引起交通癱瘓;如果大家同時到一家銀行提款,便會引起擠兌,甚至引起銀行倒閉。
並非筆者有意為捕蟹者的行為開脫,筆者也不是這次捕蟹大軍中的一員。如果拆開來看這些捕蟹者的個體行為,節假日到海邊捕獲螃蟹,數量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除了這些人有佔便宜的企圖心之外,實在不應給予太多的指責。即便是這佔便宜的企圖心,也與在海邊和海中垂釣,沒有什麼質的不同。
以我多年的觀察和體會,華人的品質並不比其他族裔的朋友差一大截。我僅舉發生在我的身邊,別人也常見兩件小事作為例子:我的房東是一位臺灣人,他和他的一位洋人朋友共同管理者不少的出租物業。從談話中知道他們願意將物業出租給華人,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華人在租金上十分守信用,從不賴賬。然而說起賴賬,卻是某些族裔人士的家常便飯,即使歐裔朋友,賴賬的事也並不罕見。還有一說,如果物業或者附屬的設施有了什麼問題,與其他族裔的人比較難纏,交涉起來十分費勁。還有一件小事發生在我的鄰居身上:一天后半夜,一個醉酒駕車的白人青年,將車開上人行道,攔腰切斷一棵樹,之後沖向圍欄,推到了大約四、五米的圍欄和一個郵箱。不用說肇事者的車也破壞得夠慘,開是開不走了,最後員警叫來拖車將車拖走。然而半年過去了,維修(或賠償)圍欄和信箱的事,那位白人青年,就是賴著不辦。按說這事責任明確,沒有任何懸念,涉及的錢也不多,可人家還是能拖就拖,能賴就賴。這種無厘頭的荒唐事,是決然不會出在華人身上的。一般說來,在街上出現碰一下、踩一下這樣的小事,不管是誰的責任,Kiwi朋友的“Sorry”,那是想都不用想就脫口而出的,可是如果出了撞車,傷人這樣的大事,他便能賴就賴,“Sorry”一詞可是輕易不肯說出口的。
這並不是說Kiwi朋友的道德水準就比華人低下。說起各自的壞的習性及其不光彩的一面,那真地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華人的隨地吐痰,說話高聲,愛占小便宜等惡習備受指責;而Kiwi朋友的到處塗鴉,Party開到後半夜攪得四鄰八家不安,大老爺們赤背等習慣,也讓我們華人看著不爽。而從公共道德的角度看各自的優點,憑良心說,Kiwi朋友的優點還是比我們突出:除禮貌、禮讓外,鄰里互助,幫助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熱心公益事業,都比我們華人強得多。一個誰都見過的事實是,如果你的車子拋了錨,伸出援手的大都是洋人朋友,而我們的同胞,大都冷漠以對,即使舉手之勞,也不願出手相援。
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這些事說重了是道德水準的差異,說深了是文化的差異。其實說白了,是雙方思維方法,處事習慣的差異。有差異就會不理解,就會看不慣,就會產生矛盾,就會發生衝突。怎麼辦呢?入鄉隨俗吧,就和著點吧!畢竟人家是主咱是客,畢竟是人家接納了我們,畢竟應該是我們融入人家而不是人家融入我們。這差異、這矛盾怎麼抹平呢?人家好的地方咱學著點,人家壞的地方咱包涵著點;咱的優點咱繼續發揚,咱的缺點咱堅決改正!
咱們還要相互提醒著點,相互監督著點;個人要自己自覺著點,自己注意著點。所有華人,你必須注意你的公共形象,你必須注意你的一言一行,注意你的言行將會留給主流社會怎樣的觀感。如果你不自尊,不自重,受影響的將不只是你一個人,你的惡行、惡習將使整個華社受累。人家不知道你是張三,是李四,是孫五,是劉六,但你是一個板上釘釘的華人!
而對於我們的理,該說的要說;對於我們的權益,該爭的要爭。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說:新西蘭的所有土地,包括海灘,屬於所有的新西蘭人民,不管來到這塊土地上的時間是長還是短,是毛利人、白種人還是黃種人。
而對於發生在北地檢螃蟹這件事,自從李衍玲姐妹為此事呼籲以來,已有多人發表了評論,他們雖視覺不同,但都出於維護華人的形象考慮,目的是一致的。希望廣大同胞,記取此次事件的教訓。以後再去海邊,以親近自然,享受美景為目的。千萬別貪圖美味,甚至揣著一顆貪婪心,肆意掠奪,以致造成惡劣影響,讓華社蒙羞。
我們還要大聲地告訴主流媒體和主流社會:不要對此事作過多、過深的解讀,這僅僅是一個突發事件,僅僅是因為 有過多的人在同一個時間,擁進了一個過小的空間。論他們的個體行為,既不違法,也沒什麼大不合理。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