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去掉你的驕氣與多欲,以及故意做作的恣態和跨大而不實際的志向吧,這些對於您自身都沒有好處。」
讀了本期《三人行》周永傑的《結果未知, 痛苦可期》,我感歎之余,想起另一位老者:老子李耳。
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有一段文字記載老子,如下: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幹。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我很想將這段話,這段關於老子的故事,介紹給所有的老人,並且也作為重溫與自勉吧,因此以白話翻譯如下: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姓李,名耳,字聃,在周朝做管理藏書的史官。
孔子到周朝國都雒邑,打算向老子請教禮的知識。老子說:「你所說的人,他本人和骨骸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遭遇時運好,就坐上車子去做官;不逢其時,就像蓬草隨風轉移。我聽說:好的商人把財富藏起來而不顯現於外。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卻容貌謙恭就像愚者。去掉您的驕氣與多欲,以及故意做作的恣態和跨大而不實際的志向吧,這些對於你自身都沒有好處。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些而已。」孔子離去後,對弟子們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獸類,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使用網(捉住它),會遊的可以使用絲線(釣住它),會飛的可以使用箭(射中它)。至於龍,我就不能知道了。它乘著風雲而上升到天空。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大概像一條龍吧!」
老子講修道德,他的學說以深自韜隱,不求聞達為主旨。久住周京,看到周朝衰微下去,於是就離開了。經過散關,關令尹喜說:「你將要隱居了,勉強請您為我著書吧。」於是老子便著述《老子》上下二篇,論述道與德之意,達五千多字,然後離去,不知所終。
有人說,有個叫老萊子的,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論述道家的體用。與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
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歲,有人說活了二百多歲,由於修道養身,所以高夀。
在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史書上記載周太史儋見過秦獻公,並說:「初始秦與周是合併的,大約合五百年後分離,分離七十年後就出現霸王。」有人說儋就是老子,有人說不是,沒有人知道真相。老子,是一位隱居的君子。
老子的兒子名宗,曾做過魏國的將領,封在段幹這個地方。宗的兒子叫注。注的兒子叫宮。宮的玄孫叫假,假曾在漢文帝朝做官。假的兒子解是膠西王昂的太傅,因此定居於齊地。
世上學習老子學說的人,往往貶斥儒學,而研究儒學的人,也貶斥老子的學說。大概這就是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故吧!李耳主張無為而聽任自然的變化,清靜而自得事理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