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用舞蹈谱写美丽人生

作者: 范士林    人气:     日期: 2010/2/28

二月23,承知名媒体人毛芃女士之邀观看了电影<舞遍全球>(英文名为<Mao’s last dancer>)。这是一部故事片,但是其中有许多优美激越的芭蕾舞表演镜头,爱好舞蹈的观众在观看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大大一饱眼福。

影片是以芭蕾舞男演员李存信的自传改编的。李存信传奇式的故事,已有过报道,其中毛芃女士最近对李存信的直接采访尤为详尽。

饰成年李存信的男演员,可以说是非曹驰莫属,因为演员不仅要塑造李存信在学习,生活中的鲜明形象,还要表演精湛的舞艺。曹驰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芭蕾舞男演员之一,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并曾领衔英国伯明翰芭蕾舞团。整个影片自始至终给观众以高质量的艺术享受。一个个高难度的旋转,起跳,劈叉,翻滚等芭蕾舞特有的舞蹈动作,使观众目不暇接,仿佛在银幕上驰骋的就是当年那个纯朴憨厚,坚定执着的李存信本人。银幕上他的表演大多是当年他在休斯敦芭蕾舞团时表演的节目。他的优美的舞姿,磅礴的气势,刚毅的力度,充分还原了李存信的形象。坐在观众席上,我似乎感到就在观看李存信本人的表演。

影片中故事的素材基本上取自主人公的生活真实,可以说没有多少夸张,即使是艺术夸张也不多。那山东农村的田野,村落,房舍,学校,以至圈里的牲畜,和村民的生活,在今天看来似乎与现实反差很大,但对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却依然感到亲切,虽说不免有一丝苦涩。“文革”使许多人饱受苦难,却也给李存信带来了机遇。十一岁的李存信被“上面”选中到北京学习舞蹈。这一次选拔,决定了影片主人公一生的命运。

李存信在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短暂被扣押的镜头无疑紧扣着观众的心。但是我不认为李存信的行为如有的报道所说的是一种叛逃。因为整个故事告诉我们,李存信,这个出身山东贫苦农民家庭的青年,身上不存在背叛祖国的信息与基因。他心里充满了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和父老乡亲的爱。在举目无亲的美国,他甚至把中国使领馆当作自己的家,自己最可信赖的地方,诚心想接受使领馆官员的指导。他的决心留在美国一是出于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情,而是出于他的芭蕾艺术事业,他不想他的艺术生涯全功尽弃,如此而已。

恋人伊丽莎白,导演法斯特(Foster)在休斯顿领事馆的交涉,不是一场意气用事的争吵,而是表现了他们对李存信的爱和对他艺术生涯的关注。当然,双方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使领馆方面必然有他们的原则性和工作纪律性,无可厚非。事情的解决颇具有戏剧性。观众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必留下无法挽回的惋惜。而李存信才有今天。这里笔者体会到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在一步步执行,中美双方高层已有有效沟通的管道。然而笔者对影片中张领事最后对李存信的一句话印象颇深,却不敢苟同。他对李存信说:你可以留在美国了,中国失去了一个儿子(而不是叛逃者),你失去了祖国。从他的表情上我无法判断他这是一种遗憾呢?还是一种责怪。事实上,今天中国有千百万海外赤子(无论他们持何种护照),而我们身在海外的人也从来没有感到失去了与祖国的感情。要知道,一个芭蕾舞演员的艺术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证明李存信选择留在美国没有错。而他也没有给中国人丢脸,而是为中国人争了光。

使我看得心惊肉跳的,是李存信从噩梦中惊醒的那一瞬间。伊丽莎白被他的梦魇吓醒了。说实话,梦境里的批斗,处决的场面,以前的电影里也不是没见过。只是自己心理上没有准备而已。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别说一个小小的李存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就是高官,学术界人士,挂块牌子批斗一通也是平常事。据毛芃的报道,李存信说他留在美国后,他的家庭父母兄弟都没有受到为难,今天听了,即使事已远去,也感到欣慰。这个梦境对于像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无非多了一次痛苦的回忆。

当李存信的父母从休斯敦机场赶往剧院,久久才认出他们的儿子出乎意料地在舞台上表演,全场观众对这两位纯朴的父亲母亲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不仅两位老人家流下了热泪,他们邻座的几位观众,连我自己,也止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人性,人心都是相通的。美好的事物是永恒的,哪怕一时失去光泽;而丑恶的东西,终将被人民唾弃。影片里出现了那位三十年代在电影《王老五》里饰演过俊妹子的“女皇”,她对艺术的玷污和对舞蹈老师的迫害,就是一场丑恶的闹剧。

在论及李存信的同时,不可能不联系到芭蕾舞,尤其是中国的芭蕾舞。这个艺术品种起源于欧洲,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和俄罗斯最为重要,十八世纪开始流行,二十世纪达到全盛时期。芭蕾舞传入中国较晚,当时也叫做脚尖舞。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的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开始有芭蕾舞学校和小规模演出。其后产生了卓越的舞蹈家戴爱莲。1958年,《天鹅湖》在中国首演获得成功。但是芭蕾舞在中国忽起忽落,随着政策而摇摆,且剧目很少。1960年中国芭蕾舞团成立,文革期间创作与演出活动几乎停止。改革开放以来,芭蕾艺术又迅速兴起。老艺术家再创辉煌,新星辈出,出现了曹驰,金瑶,吕萌。汪齐风张伟强等一批新秀。中国人热爱艺术,善于吸收创新,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次国际芭蕾舞大赛中,中巴队演员都有获奖。今天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许多外国艺术家前来表演交流,这些,与李存信这样一批艺术家的奋斗,创造是分不开的。李存信虽然已经退役,但是他为之奋斗的芭蕾舞艺术,由于他和他的同学同事们的开拓,已在中国放出异彩。艺术无国界,是不错的。

《舞遍全球》是一部外国人拍摄的影片。说实话,我一开始怀疑编导的目的,会不会像某些西方书籍影片那样借机攻击中国。事实上,它的内容还是相当客观的。主要着力于表现主人公朴实无华的生活,他对家乡的眷恋,对爱情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苦苦追求,也表现了中国老一代艺术家培养后学的艰辛和牺牲精神。只要你有艺术水平,你忠于艺术事业,不管你是哪国人,你就可以被世界所接受,你就可以舞遍全球。

当然如果是由中国的编剧导演来处理剧本,可能会不一样。但是我们对于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作品,不应苛求,只要有合理的部分可供欣赏和借鉴,就应该基本给以肯定。

现在李存信的自传已经译成中文,且可以在中国出版发行。人们的思想境界已非昔日。用李存信的话说,当年中国当局对他和他的国内家属的对待“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体现了邓小平真是在搞改革开放”,“中国整体是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而毛芃女士更概括为“中国进步很大”。

   顺便想到,在影片中还出现了李存信演出《郑板桥》舞剧的几个镜头。可以看出对此导演并非排斥中国文化,而是创导多元文化互补融合。这是有远见的表现。

   艺术的功能是讴歌人民的生活,鼓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芭蕾舞尤其以其动感美,形体美,音乐美和节奏美见长。芭蕾舞艺术家是以舞蹈谱写美丽的人生,传播文明人类的爱心。这种爱心由于艺术而升华,这种爱心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应该相通的。(2010224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读不懂右派
下一篇: 当美国政府和谷歌公司一起大谈自由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