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信顯然是一個非常純樸但有舞蹈天分的年輕人。由於他在芭蕾藝術上的天賦資質,在思想單純而接受能力最強的青少年時期,接受了嚴格的基本功專業訓練,使他
成爲一個具有很高潛質的年輕芭蕾舞演員。正好趕上中美改善關係的那段日子,他被幸運地選去美國休士頓深造。於是,他從當時還是如此禁錮、封閉、對資本主義
充滿模糊理解的七十年代後期的中國社會,來到了世界上幾乎一切理念完全相反的新環境——美國。在這樣一個過去不敢想像,充滿夢幻的國度裏,他又邂逅一個崇
敬他、如花似玉的異國紅顔,並與她深深相愛著。他雖然很年輕,但他簡單的閲歷已使他對自己的祖國有一些粗淺的瞭解。貧窮的社會、嚴格管束的學校生活、周遭
環境充滿難以理解的爭鬥、動輒莫名其妙地出事。這些經驗同樣使他產生離棄的念頭。但他一直擔憂自己的行爲會對家人,對父母造成傷害。事實上李存信對當日中
國大陸、對美國有了內心自己的取捨。出於一種強烈的追求,他做出了一個相當轟動的反叛決定:他要留在美國!以當時中國大陸社會普遍認識來看,這一決定是個
大逆不道的叛國投敵行爲。幸運的是,恰好他遇上那時中國大陸正處在綢繆變革的初期。即使他老實巴交地去到總領館,老實巴交地提出這一“狂妄”要求,李存信
最終還是得到大陸高層以前絕不可能同意的寬待,使得他的故事最後走向了喜劇性的結局。以至於今天的他怎麽寫也足以拍成一部頗具吸引劇情的電影。
李的故事無疑活生生地記錄了中國社會在改革曙光即將出現前的昏暗。也顯現了剛剛沐浴在初期出現的曙光時,人們的那種驚喜。
至今官方不會推崇這樣的事也屬合理。但現在迴眸此事,李存信的行爲卻能得到大多數觀衆的理解,以現在的時代標準,以現在中國大陸的政策,現在的駐外機構大概也根本不會再遇上類似的事了。但對過去發生的這件事,我們回味起來還是有另一角度的感想,那就是:李
存信的故事是他個人人性的一種很自然的舒展,他的故事反映了偉大的中華兒女被壓抑多年,對基本人性追求的必然趨勢。從而也反映出當年的毛式社會已經不能再
繼續下去了,因爲它太脫離現代社會了,尤其是那強加的東西始終不會長久,繼續下去是會“亡黨亡國”的。而中華民族追求人類最基本個性自由的舒展,它符合社
會發展規律。沒有李,還會有張……,還會有數以億計的中華兒女有同樣的渴望和追求。他們的渴望和追求是整個社會潮流、變革趨勢的必然,中國大陸當年的高層
妥善處理了這一問題,正説明他們站到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必然方向——改革開放。
以
前常聼有學問的人說:“客觀規律不會因爲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偶然的東西往往反映著一些必然的規律”……。人比較喜歡怎樣的一個社會,人類的社會怎麽樣才
比較合理。人類在其謀求自身的生存奮鬥中,在其自然發展的實踐中,一定會有一個一個不斷合理的訴求和選擇。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類社會因此不斷改
善,趨向完美。任何不合乎客觀規律的,坐在圖書館構想出來然後強加下去的,往往得不到人類天性的自然接受,會被厭惡、反對,最終而被淘汰。李存信的故事不
是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這種基本的規律嗎?也許這就叫“必然中的偶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