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字典、词典简介之四

作者: 金晓泉    人气:     日期: 2010/3/27

    自清末以来,由于社会的急遽变化,一般人对于新知识都有相当迫切的要求;旧有的《说文解字》、《尔雅》以及《康熙字典》等的词典,已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于是新的词典就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辞海》是现代印行最早,规模较大的一部新辞典(同时期出版印行过一部《辞源》的字书)。这部词典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在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继出续编,以补充正编的不足,至1936年又出版续编合印本;参与编辑的有五十余人;所收词目号称十万条,是综合古代字书、韵书、类书和近代词书为一编的一部新旧兼包的百科全书式的词书。

《辞海》是按部首编排,以字带词,而词又是以字数、笔画为序的。这种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的编写体例,具有它自己的特色。《辞海》出版后,对当时中国的文化教育界有一定影响,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文化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旧版《辞海》早已不能适应现在读者的要求,亟需加以修订或改编。

1957年秋,重新修订旧版《辞海》,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上海,由原主编人舒新城着手筹备。1958年春,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59年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即由舒新城担任主编,另设副主编四人,负责组织上海学术界力量,分科进行具体修订工作。1960年冬,舒新城逝世后,由陈望道继任主编,副主编增至九人。鉴于上海学术界尚有许多缺门,于是陆续扩大范围,又得到北京、华东各省以及全国各地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在1962年初出版了《辞海·试行本》十六分册;进一步修订后,于19654月又出版了《辞海·未定稿》。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陷于停顿。

197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把继续修订《辞海》的任务列入国家出版计划。1972年起,再次着手修订,并按学科分类先出分册,以供急需。然后在各分册的基础上整理加工,出版合订本,公开发行。

因陈望道于1977年逝世,由夏征农继任主编,另设副主编十六人,统等安排最后定稿工作。这样,修订工作才能以较快速度顺利地进行。于197910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辞海》三卷本。

重新修订《辞海》的工作从1957年开始,到1979年出版,历时22年。集中了全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文学、医药、卫生、军事等16个大门类的专家、学者六百多人从事编纂工作。

《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对时间性较强或未能肯定的材料,避免在释文中引用。对学术问题,有定论的,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或有争议者,则作客观介绍,概括叙述,或仅介绍现有的不同看法,尽量避免给读者以片面的或者错误的知识。

《辞海》全书选收单字14872个,选收词目91706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所收词目,以解决一般读者在学习、工作中“质疑问难”的需要为主,并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的知识,力求简明扼要,并注意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辞海编辑委员会决定今后每隔一定时间出版一卷“增补本”。

《辞海》的字体和字形,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其字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印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选用字作为正条,相应的繁体字和异体字用小号黑体加注于单字之后,并另列附见条注明为该字的繁体字或该字的异体字。

《辞海》的注音,单字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标明声调(轻声不标);比较冷僻的加注直音。同义异读的,原则上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注音。少数流行较广的异读酌予保留。现代读音与传统读音不同的,酌注旧读。口语音与读书音不同的,加注二者的读音。

《辞海》的排列,旧《辞海》部首214个,新《辞海》调整部首为250个。其中新增部首40个(如,王、光、亦等),简化部首25个(如,风、马、车等),附列部首30个(如,天、夭,日、曰,子、孑等)。

现举“第”字一例于下:(因篇幅关系,选列比较简短的。)

弟①(di1.称同胞而后生之男子,对“兄”而言。古代也称妹为“弟”。《孟子·万章上》:“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2.泛指亲戚或宗族同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如:表弟;堂弟。3.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4.弟子;学生。如:师弟。5.同“第”。古代次第字本作“弟”。6.通“第”,“但”。《史记·五帝本纪》:“顾弟弗深考。”裴因集解引徐广曰:“弟,但也。”

②(ti替)同“悌”。《荀子·王制》:“劝教化,趋孝弟。”

③(tui颓)见“弟佗”、“弟靡”条目。

接着是由“弟”首字的词:“弟子”、“弟伦”、“弟靡”、“弟子员”、“弟子职”、“弟子孩儿”共六个。每个词的下面有解释(解释从略)。

《辞海》最后有“附录”: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中国历史纪年表”、“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等共14个附录。(待续:《新华汉语词典》)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历史积淀厚重的西安
下一篇: 一剑知天下,高山流水觅知音 记实---我与抒怀剑情结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