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永远的炊烟——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里

作者: 刘晾    人气:     日期: 2010/9/24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阿婆烧的菜,阿爹做的饭。

每当傍晚,姑苏城里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迎接着人们劳作一日而疲倦的脚步。相门仓街旁,南学弄学地16号的烟囱在夕阳的余晖下吐出袅袅的青烟,伴随着我们家后院里晒干了枝叶的木柴香,外公(苏州人更愿意称阿爹)邓惕君的脸被炉膛里的火照亮了,我们家田园式的晚餐准备拉开了序幕……

虽然那时候,家里有各式的做饭器具,从先进的煤气炉,煤球炉,电炉,特别是那只像老古董式的行灶,与其说它是个老式的农家炊具,还不如说是外公最大的玩具。外公一生节俭,反对浪费粮食与能源。哪怕在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日子里,他依旧是艰苦朴素,做事亲力亲为,为了喂饱那只行灶,他不仅捡遍我家后院(我称之为我们家的百草园)所有的枯枝残叶当燃料,甚至有时在逛街路口也会捡些被抛弃的旧木头回来当柴烧,不仅是为了省钱,更多的是为了公共卫生,为了环保,为了低碳。

外公的绝活,就是烧大锅饭。出于好奇,每次外公做饭时,我都想挤上去添把柴,说是帮忙,其实是为了玩火,听听各种不同的树枝被燃烧时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可是外公老怕我因加柴不均匀、烧出的饭不是夹生饭,就是生一块焦一块的大锅饭,坚决不让我去做。经我软磨硬缠,最终他才把他的做饭乐趣分一点给我,答应让我烧大锅水,用来腾热水瓶和当洗澡水。

我们家院子大,前前后后加房子,共有400多平方米,够我外公一天进进出出跑几趟的,勤劳的外公总是把做体力活当作是锻炼身体的一种绝佳方式,所以他在70多岁时身体依旧是十分硬朗的。他是我们家的大内总管,从做人饭,到做猫饭,(据外公说,我家的猫嘴巴之所以刁,是因为他在猫饭里不仅拌了鱼,还放了酱油等调料),从修补雨伞藤椅,到缝衣补裤,外公都乐此不疲。

其实,年青时,外公的养家糊口的能力,是现代大多数年青人所无法企及的。每当我与别人聊起当今社会的现状,虽然大家的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了,但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市场萧条越演越烈,失业率攀升。住房、教育和医疗成为现代国人的“新三座大山”,“房奴”、“卡奴”不断涌现,中产阶级忙于在职场上奋斗,拚死拚活能独立养活自己一家三口的,已不错了,更不要说赡养老人了,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一大批“啃老族”,而我外公年青时,凭他一人工作,要养活一家9口人,上有老,下有小,还创下了一份400多平方米的房产,值得敬佩。而且,在养家的同时,不忘投资在教育上。哈佛大学校长Derek Bok曾说过:“如果你认为教育的价格昂贵,不妨改购买‘无知’作一比较罢。”我妈姐妹6个,5个都是大学生,最小的阿姨因文革时代,被剥夺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只得去上山下乡了。每当我妈小时候读书开学前,是交学费的高峰期,外婆不得不去当铺当掉一些金银细软来交学费。就这样,外公外婆含辛茹苦地把个个子女抚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外公的细致与体贴也是常常被人交口称赞的。他是我们家的家庭保健医生,这是一方面他年轻时曾在德国洋行工作,销售过德国拜尔公司的药品,对药品的使用及功能有着比常人更丰富的认识。他的房间里专门有一只西式的咖啡色的储物台,我清晰地记得那里台子至少有两只柜子和5只抽屉,外加两只像古戏台风格的搁板架,由于我小时候最喜欢去外公房间里找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有时还帮外公整理一下翻乱了的桌面。(虽然他最怕我们帮他整理东西,因为用他的原话讲,就是“越整,东西就越难找” )外公的打针及伤口包扎技术也是一流的。外婆生病时,都是外公亲自为她打针。有一次,我因顽皮,摔跤后跌破了膝盖,当时可没有现在的那种创可贴,外公亲自为我洗伤口,消毒后涂上金霉素眼药膏,并用纱布包上棉花后,再剪上两条橡皮膏,手脚麻利,俨然像一个大医院的专业护士。

在我们家第三代小孩子中,我跟外公一起住的时间应是最长久了。因为妈妈在她姐妹几个中排行老三,老大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工作,老二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发展,我妈是留在苏州的女儿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与外公外婆相对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我自然而然也成了享受三代同堂天伦之乐时间最久的幸运儿了。

外公给我们的影响,不仅是善良诚朴,勤俭持家,更多的则是学习与教育方面的言传与身教。外公的学历不算太高,初小水平,可是他通过各种学习的方式与途径,很快地弥补了自己的不足,知识面广,博闻强记。俗话说,字如其人,外公那工工整整的楷体,正如他那堂堂正正的为人。每当我观看外公写字时,忍不住问他,为何他的字写得这样整洁,他说他从小练毛笔书法时,老师拿一块铜板平放在笔杆顶上,笔杆要竖直,如果一歪,铜板掉下来,就要被老师罚,而且老师还要考验他握笔紧不紧,经常会从外公身后闪出,抽拿外公手中的笔,一旦笔杆被拔掉,手指全沾上了墨,就要被训。看来,真是严师出高徒。

外公就是以这种认真写字的方式,渗透到他的为人处事,“做人要规规矩矩”一直是他教导我们的口头禅。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外公70多岁时,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每天坚持写作,勤耕不辍,将自己的上半生生活的坎坷岁月、兴衰荣辱一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一部五十多万字的鸿篇巨著《暮年忆旧》,知名出版人北京外文书店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总编邵公文先生,还提议要出版或是改编成电视剧,可是外公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商业目的或是哗众取宠,而是花时间静心思考,对自己人生道路进行检讨与总结,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大学毕业后,大约在1995年左右,曾让周黎帮我外公打字并整理了《暮年忆旧》的草稿,并存放在电脑磁盘中。)(待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一年一次祝寿会 ——Blockhouse Bay 华人协会第五届集体生日庆祝会侧记
下一篇: 呼唤诗情——记念九.四基督城大地震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