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现有四千多万头的羊,而历史上的最高记录,是八千万头。这是导游老周说的。我不知道这数字是否准确,这些数目的羊加上牛啊马啊,还有鹿什么的,数目就更是惊人,大大超过了新西兰全国四百万人口的总数!
养羊对新西兰来说,是个支柱经济产业,这的牧场主,都是很有钱的人。住在奥克兰,偶尔出游到附近,比如一树山,会见到羊群走动。
那的牧场,用铁丝围起来的,羊的数目不多,三三两两,几十只,上百头,沐浴阳光和雨露,悠闲地吃草,玩玩打架,角抵角。
去南岛旅游,才见识了大牧场的规模。极目所至,大凡非森林地带,连片的丘陵和平原,几乎都被铁丝网分隔,围成一块块面积不等的牧场。
围栏其实也不高,羊只要稍稍跳跃,就可翻越围栏,偶尔有比较调皮的,尝试到外面的世界走走,但绝大多数的羊,甚至高大的牛和马,都很驯服,乖乖地呆在围栏里,老实地吃草长膘,以便留待人们宰杀烹煮。
以前以为,牧场嘛,肯定是靠天吃饭的,到这一看才知道,这的牧场主,和农民耕田没两样,牧草都是撒草籽种的,天气干旱,还要洒水浇灌!难怪牧场的牧草生长得那么好看又匀称。
据说,虽然这的土地肥沃,但为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每过两年,牧民就要将牧场的土地梨翻,曝晒,搁置一两年,保养好肥力,然后再撒上牧草籽,不久便又是一地绿油油的牧草了,牛羊马吃了这样的草,能不长膘吗?
这的牧民放牧也讲究,都采用圈养的模式,将羊集中关在一块牧场吃草,等这块牧场的草吃得差不多了,再将羊赶去另一块牧场放养,让原先的那块牧场得以休息。
通常情况下,如果转场的距离不远,牧民就自己将羊赶去。如果远的话,据说就要动用到大卡车。
行车途中,我们有幸见到了这样的场面。在标有动物过马路标牌的路段,我们的大客车停靠在路边,老周让我们悄悄下车,站在路边看。
一会,过来一辆闪了黄灯的工作车,在前头引路,车后跟的是一大群的羊,在头羊的带领下,蜂拥过来。看到我们手举照相机,就停住不走了。
后面的牧民,使劲地吹哨子,之后就听见牧羊犬猛吠,羊群骚动起来,又在头羊的带领下,猛地冲过来,一阵轰轰响的蹄声滚了过去。牧羊犬跟在后面,猛吠,还向开车殿后的牧民,摇动尾巴。
老周告诉我们,这样赶羊的情景,很难得看见,早或晚出发五分钟,也没可能遇见。
我以前听的草原民歌,总将白羊比喻成天上的白云,平常也没多少机会看见活生生的羊,就以为羊毛是白色的。
其实这是个谬误。到了这里,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到活生生的羊。其实,哪是什么白云啊,简直就是个泥球!像个贪玩的孩子,浑身的毛都是沾满了泥、草籽、甚至还有小树干。
这些羊,半年或九个月要剪一次毛。没剪毛的,身体滚圆的;剪过毛的,瘦长的身子白些,早晚时间冷,显得有点瑟缩。据说,剪下的羊毛,是不能马上用的,要用硫酸什么的来清洗,去掉杂质,然后才能进行加工。
我们旅游的季节,正好是这的夏天,连山遍野的牧草疯长,数目惊人的羊也吃不完,牧民便用打草机将多余的草打好,卷成一个个巨大的饼状,用薄膜封存好,留待冬天草枯的时候用。
据说这“草饼”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发酵,产生一种含氮的菌,牲畜都爱吃,也特能长身体。
一路上见这些羊,一天到晚,不是吃,就是睡,或者反刍,就像海滩上晒太阳的新西兰人,显得懒洋洋,又逍遥无忧。
2006-1-27/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