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百事可说

世界经济萧条 中国的真正代价

作者: 徐丽涛    人气:     日期: 2011/6/10

路透社上周二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北京不动声色地向地方政府提供了高达4630亿美元的救援,表明中国很可能并未躲过金融危机。

该救援是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十亿计的坏账,这些融资平台负责基础设施和开发项目方面的刺激性支出。

同一天,Sanford C. Bernstein & Co. 分析人员 Mike Werner,在Bloomberg 英文电视台“On the Move Asia”节目中,就中国银行界的影响等接受了采访。

他说,中国内部的贷款,是对本地银行的最大威胁。因为很多地方政府提供很多地方性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营救,能够帮助地方政府释放一些资金,并且让一些地方小银行继续营业。

如 果参照美国经济危机最严重时期的“危机资产解救包”(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简称TARP),按中国经济规模换算一下,中国的救援是美国的1.5倍。法国兴业银行的全球战略分析师Dylan Grice说,这尤其令人担忧:“如果我们把经济危机的量级与救援的规模相对应,那么TARP一倍半的规模就表明金融危机的规模为2008年量级的一倍 半。”

他说,从利率历史上看,一个共同点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所有国家,全都多年将利率维持在远低于自然利率的水平。比如爱尔 兰,在上一个十年的前期,利率比均衡点低出了10%以上,而在美国,利率在2005年左右达到了低于自然利率约3%的峰值。中国当前实际利率低于自然利率 大约11.6%,而澳大利亚的利率比公允水平低出2.3%。

“在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货币利率偏低,人们增加货币收 入后往往不是增加储蓄而是增加消费,储蓄受抑制,对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货币利率相对偏低的情况下,企业从事生产除取得正常利润外还会取得超额 利润,于是纷纷扩大生产规模。”(百科丛书)
Grice说:“可以确定的是,它们的经济蓬勃发展时,对风险资本的需求上升了。”“但由于资本价格 受到了这些聪明的委员会的压制,利率无法达到其自然水平,因此就不会有资本供给的增长。谁来满足这些聪明的央行银行家们释放出的对风险资本的渴求呢?自然 是金融体系中的专家们!”
他还说,在西方经济体中,对政府的评价倾向于采用极度短期的指标,因此压制利率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但中国并无这些问题。中国人对通胀阴影的恐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招来了更可怕的恶魔。

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的改变,会影响到国际信用分析机构对该国的信用指数上下调动。
常 居日本的经济、市场和政治动态专栏作家William Pesek说,信用下调会引出令人着迷的反应。这一点,看看今年一月Standard & Poor把日本的信用指数消减成同中国等同,就能证实。本来以为东京会反应强烈,但实际上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信用指数大吃了一惊。

William说:“我碰见的所有官员都对10% 的增长率和3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存,仍然不能买来比AA-更好的信用指数感到疑惑。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的指数应该好过美国的指数。”

William 说:“尽管撩动人心,但是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随着中国政府为压制通货膨胀的潜在危险,对本国经济不断拉手闸,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必会走缓,中国的信用风 险也会随之加大。而使用减缓经济发展来控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也会使投资风险加大,尽管很多投资者可能还没有认识到。”

中国经济网载文称:

“由 于统计数据混乱,外界很难真正了解地方政府真实债务情况,中金、花旗等分析机构曾分析,截止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12万亿以上。如果加 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数据的隐性债务,真实的负债水平已经占到GDP的70%~80%,即高达23万亿元~27万亿元之间。
“地方政府债务屡创 新高,实际上跟地方官员的利益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疯狂地花钱,并没有用来改善民生,而是随心所欲大搞各类形象工程从而创造政绩谋求官职,另一方面这种没 有监督没有制约的盲目投资,又给官员和利益集团提供了敛财贪污的好机会,至于沉重的债务包袱要么扔给下一任官员,要么最终让全民买单,地方官员从未认真考 虑过如何还债,甚至在举债时根本就没打算偿还。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坦承,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如果中央财政填补窟窿,必然要减少民生、公共事务等等方面的支出,最后等于是老百姓来替政府还账,如果银行将地方债务转变成坏账,仍然是老百姓的损失,如果通过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受害的仍然是老百姓。”
对这个营救包裹,中国的百姓反应不一。从我目前在网上博客的反应上看,香港地区公民大多大骂一些地方政府的挥霍、攀比和严重浪费,并对百姓们最终需要买单表示不满。内地的讨论较少,是不是还没有联想到这个援救对自己有什么确切关系,还是见怪不怪,就不得而知了。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今年授勋的杰出人物
下一篇: 以慈善的葬礼向Gulland女士告别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