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自殺橋加「邊罩」的法醫
作者: 邓荣进博士
人气:
日期: 2011/8/8
住在奧克蘭地區的市民,除了週六、週日之外,是不可以將自己的車子開上Grafton橋的,這座連接奧克蘭市
Symonds街與 Park路的橋,在平常日的早上7點到晚上7點,只准行駛公車,這座以前被稱做是「自殺橋」的Grafton
Bridge,如今已是奧克蘭市政府的「搖錢橋」了。
原因是自該橋於2009年10月4日加上「邊罩」(canopies)完工通車之日起,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就為奧克蘭市政府賺近了一億七千多萬的收入,因為已有一萬一千輛車子違規上橋,每輛違規開上橋的車子就要被罰150元。這個問題至今仍然被市民所垢病。
要替這座橋加「邊罩」的人,就是最近剛過世的法醫Mate Frankovich,他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法醫,於2000年退休。他對於紐西蘭人的自殺問題特別的關心,當時有許多人喜歡到Grafton橋上一躍而下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由
於防不勝防,因此這座橋便被人稱之為「自殺橋」。由於Mate
Frankovich法醫的大聲急呼,終於說動了當時的奧克蘭議會,為此橋加上「邊罩」。不只於此,對於自殺的防止,法醫Mate
Frankovich是不遺餘力的,他還經常的要求新聞界要自律、自重,絕對不可以披露自殺者自殺的經過與細節。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自殺防治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將每年的9月10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人自殺,平均每40秒就發生一件。
在紐西蘭,15歲到24歲的青年,一直被認為是自殺問題中的一個大麻煩,但是這個問題自1990年中期以後,已經漸趨和緩,且有遞降的趨勢。但是在此同時,這個年齡層的女性的自殺率,雖然仍然是要比男性低一點,但是卻沒有降低的趨勢。
在
紐西蘭除了青少年的自殺率很高以外,平常人的自殺率也很高,因此在制定預防自殺的宣導政策時,其對象是全民,而不是針對哪一個年齡層的。雖然過去紐西蘭曾
針對15歲到24歲青年人做過防止自殺的宣導,但是根據紐西蘭的統計數字,有80%以上自殺的人,其年齡都是在25歲以上的。
自殺是一種
最強烈的自殘行為,「自殺」(Suicide)一辭源自於拉丁字「自己的」sui及殺掉cidide,合起來就是「殺掉自己」的意思,是一種自動結束自己
生命的行為。1990年的「社會工作辭典」對自殺所提出的定義是:個人有意自我的摧殘,以「行動」(action)或「不行動」(inaction)來結
束自己的生命。
病理學說的泰斗A . Delmas 認為,大部份的自殺者是憂鬱病與情緒病的患者。情緒病容易引起感情上的興奮,大多傾向於捷徑反應。M.Halbwachs在「病理論」中提到:精神病者會自殺,自殺的瞬間或許乃在異常的心理狀態中。
當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傾向於快速變動與複雜化時,不但大人們很容易感到無所適從,我們的孩子們,尤其是剛開始體會人生百味的青少年,更是倍感茫然失措。
因此凡是做父母及師長的,應該有責任幫助這些青少年們,暸解他們自己,瞭解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同時教導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環境中的衝擊,學習因應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如此才可以讓他們在所處的環境中適應、發展及成長。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指教導每個人去了解、體會和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的意義。一般來說,生命和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生命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則是生命的動力,透過教育的力量,可以使個體的潛能發揮,生命會更有價值。
基本上,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學到生命所需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也要讓每個人有豐富的生命涵養,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和幸福的人。
因此,生命教育的消極目的,在於避免社會個人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行為,至於積極目的則是在於培養每個人的正面、積極、樂觀進取的生命價值觀,並且能夠與他人、社會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如
今,青少年的暴力行為、自殘行為或反生命行為,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因此生命教育也將成為人類21世紀的核心課題。未來生命教育的推動,與家庭、學校和社
會可說息息相關,因為家庭是實施生命教育的基礎,而學校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關鍵,至於社會則是發展生命教育的環境,所以生命教育的倡導與實施,不能只依靠學
校教育,否則效果仍是相當有限,它必須結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力量,三位一體,共同努力,才會彰顯出生命教育的功能。
希望大家愛惜生命,珍惜人生。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