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涛: 9.11 十周年纪念
作者: 徐丽涛
人气:
日期: 2011/9/12
上周日是“9.11”事件十年纪念日。为此,TV3台《六十分钟》节目播放了专题纪念节目。重温纽约地标建筑世贸中心大厦倒塌时的景象,不仅感觉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仍然使人记忆犹新,而且在大厦倒塌瞬间,汹涌而来、遮天蔽日的烟土灰尘也似乎比记忆中的要巨大很多。
在恐怖攻击之前,“9.11”这个数字组合本来是每一个美国人都视为救命代号的急救电话号码。
曾几何时,这个数字组合也被恐怖分子们看重,为此,“9.11”在美国人民心中也成了一个巨大伤痛的代号。
“我们的政府仍在运转,不会中断。”“我们的金融机构依然强大,美国经济将恢复正常。”这是2001年9月11日,刚刚遭受恐怖袭击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全国演讲中所说的话。
小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发生一年半后,于2003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05年再度增兵伊拉克。
这场旨在向国际社会彰显美国政治意志和实力,向国内民众展示共和党比民主党更能“保卫国家安全”的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的安全环境,但却给美国的实力带去了极大伤害,削弱了冷战结束后美国独一无二的领袖地位。
对实力的伤害首先来自经济方面。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保守估算,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耗资3万亿-5万亿美元,未来还将包括6000亿-9000亿美元的残疾和医疗补助,以及无法估量的社会成本。
美
国军队虽然击毙了“9.11”事件元凶本.拉登,但美国经济却疲软不堪,联邦政府也在2011年7-8月间由于债务危机,一度面临关门的窘境。在美国经济
陷入了二次衰退的黯淡前景的同时,政治与社会的严重分裂和奥巴马称之为政治危机的报道,也是不断出现。美国国会和白宫的矛盾重重,两党争论喋喋不休,而解
决经济问题的方案似乎也总是难产。
有人说,“9.11”工地十年的景象就像美国过去十年的写真,重建现场速度之缓慢,使很多人感叹——曾经辉煌的“美国速度”是否成为了历史?
美国建国还不到250年,却曾创造过“美国速度”的奇迹。它曾经有过GDP几乎占据全世界经济近三分之一的辉煌,在众多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以及创造发明上,在交通和基础建设上,很久以来,美国一直在引领世界。
就
在不太遥远的过去,美国的摩天大楼不但在数目上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最高的前5座建筑在90年代前也都是美国的,不仅如此,不论是在设计和建筑水平上,还
是在建设速度上,美国也同样令人惊讶。比如,30年代在当时曼哈顿岛的中心,营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帝国大厦”,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个“速度”曾经是美
国国家发展的一个写照。
美国社会的状况似乎今非昔比,几乎就在9.11事件后大楼轰然倒下的同时,世贸中心的遗址就陷入了情感的“拔河战”中。许多人希望把它作为一个“圣地”加以保留,把历史的那一刻永远锁定;更有人看到了可以建设一个更高、更安全、更好的大楼的商业机会。
于
是,先是有许多的牺牲者的家属们,反对在他们亲人的遗体都还没有找到的时候和地方,建设新大楼,他们中间有的要求把遗址改建为纪念公园,有的反对再建一个
会成为新的攻击目标的更大的建筑。去年,还因为一个穆斯林教会要在遗址附近盖一个清真寺,闹得反对和支持的各色人物都站了出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
最后搞到上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下至各层次政治人物,都不得不要出来表表态。
如今,工地上那个从超过5000多份竞争设计中挑选出来的,由
Daniel Libeskin设计的即将命名为“自由大厦(Freedom
Tower)”的主体工程正在不断升高。该楼高设计为1776英尺,取自于美国独立的1776年,大楼与河对岸的“自由女神像”遥遥相望。此建筑于
2006年破土,预计在2013年完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