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码头的工潮,由最初时候的班车问题一直膨胀到如今300名工人被集体开除。
围观者中,有持阴谋论者认为这是港口资方精心设计的圈套,也有人认为这是罢工工人不懂得见好就收最后闹得两败俱伤。
相对于可以自由地浮想联翩、却并不需要担负责任的围观者来说,奥克兰市长Len Brown应该是比较头痛的那一位。
奥克兰市议会是奥克兰港口公司的全资拥有者。身为市长,Brown先生需要让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奥克兰港常年的资本投资收益率都低于海外其他大型港 口的平均水平。据说,他所领导的市议会给新任奥克兰港CEO Tony Gibson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大幅度地提高奥克兰港的资本收益率。港口这么大的资产盘活了,Brown先生当选市长时候允诺的不少项目才有启动的希望。
另一方面,Brown先生当初竞选市长,基层工会所给予的巨大帮助功不可没。除了捐款,工会组织积极动员下属会员投票,临门一脚把Brown先生送上了市长宝座。
现在,当年支持Brown先生竞选的工会组织纷纷表态,大难当前,唇亡齿寒,全力支持奥克兰港口码头工人的工业行动。
媒体方面此时也火上浇油,左、右两派不断放出信号,公开质疑Brown先生的立场究竟在哪一边。有些还奚落说,该拿主意的时候他倒躲起来了,反正越解释越麻烦,看似非要用激将法把他的站位问题弄成一个报道的焦点。
尽管各种批评的声浪一阵阵地涌来,但在风浪边缘的我们不禁要问,在解决劳资冲突的时候,政治正确难道就真的那么重要么?如果光凭政治正确就可以解决罢工问 题,那我们还需要劳动法、调解人、劳动部来做什么?作为一名理性的市长,更应该选择的是尊重法定的程序和专业法律意见来解决问题。一旦因为当初接受了工会 所提供的帮助就以后什么事情都向那边倾斜,那么这前面的捐赠和后期的支持似乎就形成了一种因果的关系,和一名建筑商捐款后获得政府项目的回报没什么两样, 说严重了就是接受和返还利益。表面上看这是所谓受恩回报的传统逻辑,其实是陷自己于不法的昏庸,是民主社会的法律所不允许的。
另外,位于不同的对弈位置,某些人物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当自己在法律上处于优势的时候,尊法、守法就成为了他的口头禅。当在法律上站不住脚的时候, 他的策略即希望把自己涉及的事件变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社会事件,从而用自己编写的一套因果关系代替严密的法律关系。所谓的政治正确,通常就被用来包装这样的 替代过程。
所以,你站哪一边原本都不是问题,也不需要告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