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7月5日,相信许多奥克兰华人都不会忘记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那一天,一万多名华人顶风冒雨走上街头,抗议犯罪分子针对亚裔族群的犯罪,抗议一个月内3 名亚裔人士死于歹徒之手。抗议人群打出各种横幅,要求政府加强社会治安,要求修改法律,让法律对罪犯更有震慑力。
2008年6月,奥克兰出现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一位名叫王剑的女士在Manukau中心商业区停车场被歹徒抢去装有现金的手袋并被歹徒开车撞倒身亡。王剑女士惨剧发生前后,奥克兰还有另外两位亚裔人士被歹徒杀害。
亚裔人士接二连三成为犯罪牺牲品,奥克兰华人群情激涌。7月5日,约15,000华人在亚裔反犯罪组织主席Peter Low的领导下,冒雨走上街头,参加反犯罪大游行。
民主社会,民意不可忽视。风雨里那连绵两公里长的游行队伍震动了政府、震动了警方,也震动了全社会。
7月9日,3宗亚裔命案发生地、当时的Manukau市议会通过决议,拨款雇请50名保安队员成立巡逻队维持街头的治安秩序。
7月10日,新西兰高级警司(Superintendent)Wallace Haumaha先生从惠灵顿飞到奥克兰,同705反犯罪大游行的组织者Peter Low先生会面,听取亚裔社区对治安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7月11日晚,当时的工党政府代理警察部长、代理司法部长Phil Goff先生亲自在奥克兰街头参与治安巡逻。
7•5大游行后,中央政府也明显加强了在Maunkau的警力。在三名亚裔遇害者之一王剑女士遇难的Manukau市中心商业区,有时多达3辆警车同时在那里进行治安巡逻。
另外,警方还在那里办理流动警站,向行人宣传如何防止被歹徒抢包。
从7·5反犯罪游行到现在,政府显然收紧了同犯罪有关的法律,受害者的自卫权力得到保障、惩罚多次暴力犯罪的三振法也得以通过。统计数据也显示,治安情况出现好转。
参加过7·5反犯罪游行的王小选先生说,“法律其实就是民意的反映,国会议员是民意代表,7·5大游行所显示的强大民意给了这些民意代表和决策者们很大的 影响,亚裔社区对犯罪、对小偷小摸绝不容忍的态度逐渐在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种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国会改变现有某些缺乏震慑力的法律条款。
7·5反犯罪大游行的意义是空前的。上万华人在风雨中井然有序地表达自己的呼声、不仅展示了华人团结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以新移民为主体的游行队伍在向整个社会显示——我们华人也能够用民主的手段,在西方民主社会里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追求自己的政治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