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徒步人生

2017 歐洲遊.05 - 意國三城: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5月26日-28日)

作者: 微懂    人气: 4053    日期: 2018/4/11

  離開羅馬去瑞士的盧塞恩,有近1100公里的路程。途中有三個義大利的名城,文藝復興之都佛羅倫薩,水城威尼斯,時裝與設計之都米蘭。

  佛罗伦萨(意大利语:Firenze,拉丁语:Florentia,意大利诗歌:Fiorenza,英語:Florence,又譯佛罗伦斯、翡冷翠)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拥有366,091名城市人口,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及主要的历史、文化和商业中心。从该市延伸出去的佛罗伦萨-普拉托-皮斯托亚都会区共有1,506,098名居民。

在米開朗基羅廣場,可看到佛羅倫薩全城。

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像[大衛]

  佛罗伦萨曾经长期处于美第奇家族控制之下,是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化、商业和金融中心,并曾一度是意大利统一后的首都(1865-1871年)。


佛罗伦萨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艺术与建筑的摇篮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诸如烏菲茲美術館、学院美术馆、巴杰罗美术馆、碧提宫内的帕拉提那美术馆等)。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名人诞生、活动于此地,比较著名的有诗人但丁、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理论家馬基維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位于亚平宁半岛北部一个宽广盆地的中心,三面环绕着美丽的粘土山丘,北面是Careggi和Rifredi山,东北是菲埃索莱山(Fiesole),东面是塞提涅亚诺山(Settignano)Arcetri山,南面是波乔皇帝山(Poggio Imperiale)和贝罗斯伽多山(Bellosguardo)。城市就坐落在其中的平坦地区,阿诺河以及一些较小的河流(Mugnone、Terzolle、Greve)从其中流过。

佛羅倫斯为人所知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59年,當時罗马帝国建立了这个村庄来安置退役的士兵。公元4世纪,这里成为罗马天主教的一个教区的中心,此后曾经先后被拜占廷帝国、东哥特人、伦巴第人和法兰克人所统治,人口下降到只有1000人。


公元1115年,开始成为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特许的自治城市。从13世纪起,因为皇帝和教皇的纷争,城市中政界分为皇帝支持的齐伯林派和教皇支持的盖尔非派,盖尔非派在1269年埃尔萨谷口村获胜,胜利后又由于依附教皇和强调独立分为黑盖尔非派和白盖尔非派(1295年出現),最终黑派胜利(1302年),但七十多年後政权先後落入奧比奇家族(Albizzi,1382-1433年掌權)與美第奇家族(1434年開始)手中,美第奇家族曾经出过几任教皇,美第奇家族的独裁统治持续将近300年(1434-1737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

聖母百花聖殿

又稱花之聖母大教堂(意大利語: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一般稱為「主教座堂」,原意完全沒有"百花", 雖然被以訛傳訛沿用, 其實極為誤謬, 不宜稱其為百花, 是意大利佛羅倫斯的主教堂。 屬哥特式風格的主教座堂始建於1296年,由建築師阿尔诺夫·迪·卡姆比奥設計,並採用了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著名的圓頂(穹頂)建造,1436年最終完工。 大教堂有著十九世紀哥德復興風格的立面,出自建築師埃米利奧.德法布里斯之手。其外部使用色調深淺不同的白、綠和粉紅多色的大理石塊所鋪砌而成,色彩斑斕而和諧。 整個教堂建築群位於主座教堂廣場,由主教座堂、聖若望洗禮堂和喬托鐘樓構成, 並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佛羅倫斯歷史中心(1982年)的一部分,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紛至沓來,是托斯卡尼地區的旅遊勝地。 花之聖母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而其圓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造穹頂。 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目前的總主教是Giuseppe Betori。

聖若望洗禮堂

大教堂和喬托鐘樓

洗禮堂的上帝之門

金妝上帝之門

教堂和洗禮堂頂部

教堂的門

教堂外牆壁畫

教堂外牆雕塑

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旧宮前的"L"形广场,得名于旧宮(领主宮)。


这里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至今仍享有该市政治中心的名声。这里是佛罗伦萨人以及众多游客的聚会地点。


令人印象深刻的14世纪建筑旧宮及其锯齿形塔楼仍然统治着广场。广场上还有佣兵凉廊、乌菲兹美术馆、商人法庭(1359)(今农业局)和乌古其奥尼宫(16世纪,正立面可能出自拉斐尔的手笔)。位于旧宮前面的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忠利保险(1871年)。


这个壮丽的露天博物馆见证了千百年的伟大与权力。在古罗马时期次这里已经是一个中心广场,周围是剧院、浴室和染坊。后来这里建起了巨大的圣Romolo教堂。1980年代重铺地面时,在广场地下发现了考古宝藏,甚至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座广场成形于1268年,当时获胜的教皇党拆毁了皇帝党的房屋。这座广场曾经长期破损凌乱,1385年首次铺设路面。1497年,萨佛纳罗拉及其追随者在这个广场上进行著名的虚荣的篝火,烧毁成堆黄色书籍、赌具等。在海神喷泉前,一块圆形大理石标志标出了1498年5月23日萨佛纳罗拉被绞死并焚烧的确切地点。

科西莫一世骑马雕像,詹波隆那(1594年)

傭兵涼亭

海神噴泉(維修中)- 網絡照片

舊宮

舊宮內

本韦努托·切利尼的雕像"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头"

强夺波吕克塞娜

强掳萨宾妇女

海格勒斯殺掉半人馬涅索斯(詹波隆那的大理石雕)

烏菲茲博物館

舊宮塔樓

阿诺河横贯整个城市,在佛罗伦萨历史和居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上,这条河一段时间带来商业的利益,一段时间又带来泛滥的洪水,因此佛罗伦萨人对阿诺河是爱恨交加。在阿诺河上的桥梁中,老桥是一座独特的桥梁,桥上开设珠宝店,上层还有贵族行走的瓦萨利走廊(Corridoio vasariano),这也是该市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桥梁。

老橋(義大利語:Ponte Vecchio、發音:ˈponte ˈvɛkkjo[1][2])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市內一座中世紀建造的石造拱橋,橫跨在阿諾河上,橋上直到目前為止仍有商店存在。橋上的店鋪最初為肉鋪,現在則多半是珠寶店和旅遊紀念品販賣店。老橋也被認為是義大利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閉拱肩圓弧拱橋[1]。天主聖三橋與恩宠桥(Ponte alle Grazie)皆位於老橋附近。老橋也是佛羅倫斯著名的地標之一。

聖十字廣場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泻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这个名字源于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古威尼蒂人。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首府。威尼斯同时被誉为"主之城","尊贵之城","亚得里亚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桥梁之城","漂浮之都"," 运河之城"。


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它同样因为几次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而众所周知的。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共和国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直到1866年,由于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而举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史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诞生地。2016年,威尼斯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威尼斯的水道舉世知名。潟湖上的118座群島約由150條水道交織而成。構成威尼斯的島嶼約擁有400座橋樑。在古老的城市中心,運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上交通。19世紀設立火車站,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義大利半島連接起來。20世紀,又加建公路長堤和泊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因而成為鐵路和道路的入口處。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為步行區,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在21世紀,這座無車都市是相當獨特的。目前聖塔露西亞車站則是威尼斯唯一的鐵路車站。

巨型遊輪

義大利國父

威尼斯救主堂(Il Redentore,全称Chiesa del Santissimo Redentore)是威尼斯朱代卡岛上巨大的穹顶教堂,毗邻朱代卡水道(Canale della Giudecca),主宰了该岛的天际线。

修建这座教堂是为了感恩:从1575年至1576年毁灭威尼斯的黑死病中蒙解救,有46,000人,占威尼斯25-30%的人口死亡。议会委托大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弟奥负责设计。施工开始于1577年5月,1592年祝圣[1]。

每年,威尼斯总督和参议员穿过一个特别建造的浮桥从Zattere到朱代卡岛,出席教堂的弥撒。救世主节仍然是威尼斯的重大节日,在7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庆祝。在前一天晚上举行大型烟花汇演,然后是大规模游行穿过浮桥。教堂一直是委托给嘉布遣会,大约有20人住在附设的修道院。

嘆息橋(意大利语:Ponte dei Sospiri)是位於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附近,總督府側面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石橋。在運河水道上有幾條橋,而此條嘆息橋是密封式拱橋建築,由內向外望只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嘆息橋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两处,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叹即将结束的人生而得名;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樑之一。

聖馬可廣場(意大利语:Piazza San Marco)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聖馬可廣場在歐洲城市的廣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座落在市中心,卻不像其他廣場那樣受到交通的喧鬧,這歸功於威尼斯寧靜的水路交通。作為威尼斯的地標,聖馬可廣場受到遊客、攝影師和鴿子的格外青睞。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圣马可广场是由总督宫、圣马可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教堂的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意大利语: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基督教譯:聖馬可大教堂)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天主教的宗座圣殿,是世界上知名的教堂之一,並且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聖馬可大教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威尼斯公爵的教堂,1807起它成為天主教威尼斯總教區的主座教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的駐地。

教堂上的壁畫

教堂上的壁畫

教堂上的壁畫

教堂上的壁畫

島內小街小巷小橋和水道組成了難以辨識的交通網絡,沒有一點方向感的人恐怕只能待在碼頭看景。

聖喬治馬焦雷教堂(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是義大利威尼斯一座教堂,位於聖喬治·馬焦雷島(San Giorgio Maggiore)上,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建築師安德烈·帕拉迪歐(Andrea Palladio)所設計。因為面對著聖馬可地區,所以從聖馬可廣場可以清楚的眺望聖喬治馬焦雷教堂的全景。

「貢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道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米蘭(意大利语:Milano)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也是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程度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與建築景觀聞名於世。

米蘭最初被凱爾特人當中的因蘇布雷人(Insubres)稱為Medhlan[4]。後來羅馬人在西元前222年征服該地後,稱它為Mediolanum。米蘭因此成為羅馬帝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並在286年至402年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米蘭在中世紀時期則被稱為Mailand,德語目前依然使用這個名字,它來自於凱爾特語的Mid-lan,意為"平原中心"。拿破崙於1796年佔領米蘭,並於1805年將米蘭當作義大利王國的首都[5][6]。米蘭隨後成為受到奧地利帝國所控制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首都,並於1859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份,逐漸隸屬於義大利王國。

一對亞裔新人在歌劇院門口拍婚照

米蘭大教堂

米兰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Milano,倫巴底語:Domm de Milan)坐落于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從始建到建成共花費了六個世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也是意大利最大的主教座堂。


米兰主教座堂的建造开始与1386年,于1960年最后一扇铜门就位才正式完工。历经五个多世纪才完工,因此,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新哥特式,又称巴洛克式。


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据统计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达108.5米,顶端有一尊4.2米的圣母玛利亚像,上镀黄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長度 157米(515英尺)

寬度 92米(302英尺)

中殿寬度 16.75米(55.0英尺)

最高高度 45米(148英尺)

穹頂高度 (外側) 65.5米(215英尺)

尖塔高度 108.5米(356英尺)

艾曼紐二世迴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一个带顶棚的拱廊街,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间,顶部是一个玻璃圆顶。它座落在米兰主教座堂广场北侧的显要位置,并连接斯卡拉广场。拱廊街得名于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位国王艾曼紐二世,最初设计于1861年,并由朱塞佩·门戈尼(Giuseppe Mengoni)修建于1865年到1877年之间。


这个拱廊街顶部覆盖着拱形的玻璃和铸铁屋顶,这是19世纪流行的拱廊街设计。例如1819年开业的大型玻璃购物拱廊街的原型伦敦伯灵顿拱廊街就是这样的设计。这种拱廊街包括从1847年开幕的布鲁塞尔的圣休伯特拱廊街(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和1848年开幕的圣彼得堡的帕萨兹拱廊街,到1890年开业的那不勒斯的翁贝托一世拱廊街。米兰的这座拱廊街比它的前辈规模更大,是现代密封玻璃购物中心的直接祖先。

團友照片

歷史遺跡

達芬奇雕像

斯卡拉大劇院(一譯史卡拉歌劇院,意大利文名為 Teatro alla Scala 或 La Scala)位於義大利米蘭,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大劇院於1778年8月3日正式啟用,當時名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首日上演安東尼奧·薩列里的歌劇《歐羅巴的現身》(L'Europa riconosciuta)。

現代氣息

樓頂陽台種樹是米蘭的一大特色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2017 歐洲遊.04 - 一日雙城記:梵蒂岡城與羅馬城(5月25日)
下一篇: 2017 歐洲遊.06 - 朝發雪山白,午享盧塞恩,晚歸慕尼黑 (5月29日)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