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市为了筹资修公路,一个月前大涨汽油税,这个政策对于在奥克兰市聚居的华人来说是突然降临的,没有任何试点、讨论或反对的机会,只能默默接受。类似这样的案例想必是无数的,因为奥克兰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华人市议员,更遑论参与决策了。
正在参选奥克兰市议员职位的杨宗泽与我聊天时说,曾有白人政客向他表示担忧,说“奥克兰华人约占城市人口五分之一,但20个市议员里华人的数量却一直是零”,这话本是好意,但他作为华人,听着却感到了羞耻,以至于在跑宣传时都不好意思讲这个故事。Paul Young还说,还有白人朋友跟他说过,“你们华人只喜欢找议员吃饭、拍照、捐款,却不喜欢投票”。这句话意思很明显,谁都能听出讽刺的意思来。
以上的两句伤华人心的话,我一个字都无法反驳,因为都是大实话。当华人议员出现在某个场合时,周围华人都会纷纷激动地上前与之合影,华人社团举办活动时,也必请华人议员出来“撑场面”,新西兰总共就俩华人国会议员,天天在各种活动和饭局中“疲于奔命”,真正涉及“反映民意”这一本职工作时,似乎就起不到太大作用了。但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失职,杨健议员演讲时曾抱怨过,来找他“反映民意”的华人居民,经常会向他反映类似“家门口街道的灯不亮了”之类的本属于市政局的事情,而立法层面的国家大事鲜有华人关注。关于“吃饭、拍照”的事情,霍建强议员与我闲聊时也吐槽过,华人社会似乎普遍对“议员”这个职业不大了解,以为是“官老爷”或者“明星”,而不是“民意代表”,主动跟他们讲政治也反应冷淡,并对政策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和无知。要知道,这里说的“政治”并不是“巴拿马运河归属问题”,而是税收、工资、基建等事关所有居民的民生话题。
具有新西兰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国会议员有两种,一种是“排名议员”(list MP),是党内推举出来进入国会当议员的,一种是“选区议员”,是一片地区的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民意代表。选区议员对所在党来说是“自带选票”,而排名议员的政治前途全靠党组织推举。而新西兰仅有的两位华人议员都是“排名议员”,也就是说,靠华人参与投票选出的华人议员,不仅在奥克兰是0,在整个新西兰也是0。
华人不愿参与当地政治生活,其实当地人也非常捉急,当地政党们眼看着庞大的票仓和政治献金钱仓而吃不到,满腹的不解。工党的东区支部经理在筹款派对上曾迫不及待地问我,你们华人在东区一般在哪有公共聚会?偌大的奥克兰东区,三分之一的华人人口,不仅没有出过华人议员,连执政党支部里都没有华人党员为他们解答这一简单问题。这让我掩饰不住地惊讶,与华人日夜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当地人,对华人陌生到了如此程度。
华人出国移民后不爱参政议政,这件事其实让我费解了很久。我曾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语言问题,不敢融入主流社会所致,但那些从小在新西兰长大,一口流利英文的华人,也同样不大热衷政治生活。我曾认为可能是因为祖国制度不同所致,然而我发现那些出国前口口声声向往西方制度的华人,甚至那些来自香港、台湾这些本来就是西方体制地区的华人,也都在移民新西兰或其他西方国家之后,在参政议政上偃旗息鼓了。虽然华人在新西兰只有6%的人口,但在奥克兰的很多选区华人是相对聚居的,即使那些香港、台湾移民们聚居的区,比如Paul Young所在的东区,华人的参政热情也普遍很低,以至于曾经有个别华人参选,也都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印度移民们却积极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政见,国会议员中也已经有四位印度裔议员,其中两位还是选区议员,而印度移民在新西兰是比华人少的。眼看着印度移民、菲律宾移民,甚至南美国家移民们政治生活风生水起,新西兰华人包括香港台湾移民,却如此漠视自己的政治权利,一定是存在某种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窠臼的。
国民性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是“逆来顺受”的,这个说法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出国的华人往往自认为“寄人篱下”、不愿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古代农民起义或近现代热血沸腾的阶级革命,证明中国人在被压迫后的“爆发”力惊人,其实一点都不“逆来顺受”。中国人只是一个容量比较大的充电电池而已,要么平日对社会不公忍耐不吭声,要么最后灾难性地爆炸。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现代国民性格。中国人无论在哪,都应该更多地尝试某种折中的方式,建设性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方式就是现代民主生活。
华人移民到国外后,往往有一种奇怪的观念,认为是自己“沾了这个国家的便宜”,所以当地政府出台了让自己不爽的政策后,华人想想自己“沾过的便宜”,便决定忍忍算了,忽视了自己对所在国也是有贡献的。或者当有华人表达对政策的不满时,就会有一些华人跳出来说,这么讨厌这里你怎么不回国?如果华人对该国政治有投票权的话,他是有权对这个国家表示不满的,这是他的政治权利。那么跳出来要求他回国的人,如果也有这个国家的投票权的话,说明他们已经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自我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并且还要剥夺别人的政治权利。这应该是一种奴性了。
对民主的误解
一些学到西方政治制度皮毛的中国人,包括许多有20多年西方政治制度“使用经验”的香港和台湾同胞,误以为民主就是“投票”而已,其实这只是民主生活中最肤浅的部分。台湾经常有人讽刺自己的制度是“四年只民主一天”,而其实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选民自己对民主的误解。选民以为民主就是投完票便万事大吉生活幸福了,把自己四年的幸福全部赌在“投票”那一天,平日里不再关心,结果总会发现,政客也只会在投票那天骗一下选民,并在剩下的那四年时间里讨好自己的金主,于是选民深感政客和制度的虚伪,心灰意冷不再参与投票。
但华人移民情况却是不同的,随着华人移民的经济实力和社会阶层的提升,华人在西方国家已经不再只是“选民”而已,已经逐渐变成财力雄厚的金主了,相比浪费自己“投票权”,华人浪费自己的“政治献金权”更让当地政坛扼腕痛惜,同时不擅长利用政治献金的华人,也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除了政治献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参政议政,比如居民随时向本地区的民意代表反映政策意见,或者在各种座谈会、政治协商会或听证会等场合发表意见,还可以积极参与立法机构推出的网络民意调查,直至华人直接参政。总之民主绝不是四年一次的。
大局意识
华人积极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同样也会给整个民族带来好处。就算以最善意的心态揣测别人,我也不认为连“华人在哪聚会”都不了解的当地人会对华人有什么太好的看法。当地人也许知道中国有长城、京剧和水墨画,有饮茶、饺子和风水,但这些“文化”传播得再多,也并不足以证明“华人富起来后不会威胁到他们”,反而在他们的文化圈中却可能传播着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倘若他们认为华人是有威胁的,这对中国和海外华人都不是好消息。真正参与当地政治生活,而不是把华人议员拉来当花瓶拍照,这不仅可以维护华人自己的经济权益,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也会让当地主流社会熟悉华人,意识到华人与自己是命运共同体,而不是阴谋吃掉自己的狮子,中国威胁论不攻而破,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障碍才会被扫除。
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为?中国人既然出国移民了,别忘了参政议政,别忘了选民登记,
附加信息:在新西兰如何投票
【选民身份登记】
选民身份登记是您参与选举投票前必须完成的一个步骤。只有在完成选民身份登记后,您才有资格参与大选投票。新西兰法律规定,选民身份登记是每个新西兰人必须履行的责任,拒绝登记选民身份是违法行为。
【哪些人必须完成选民身份登记】
新西兰法律规定,如果您符合以下条件,则必须完成选民身份登记:
1.18岁或18岁以上,并
2.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在新西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而且
3.是新西兰公民,或
4.新西兰永久居民。
【如何完成选民身份登记】
您可能已经收到选民登记表。如果没有,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索取登记表并完成您的选民身份登记:
1.拨打选举委员会免费热线电话0800367656(英文);
2.发送邮件至选举委员会邮箱:[email protected];
3.发送免费短信(写明您的姓名和住址)至3676;(通过以上三种方式,选举委员会将把登记表格将邮寄至您所填写的地址,完成登记后按地址寄回。)
4.前往一家新西兰邮政局,领取登记表格,完成登记后按地址寄回;
5.下载登记表格电子版,打印并完成登记后按地址寄回;
6.登录选举网站,在线完成登记:
http://www.elections.org.nz/voters/enrol-check-or-update-now。
感谢您履行了您的公民责任,为新西兰社会做出了贡献。期待您投出您神圣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