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辛鏞主任是2013年的事 ﹐那年年底我以<<紐西蘭名人傳 >>一書參加了「首屆國際潮人文學獎」後﹐也不抱什麼希望。2014年初﹐他以中國潮汕文學院秘書長、首屆國際潮人文學獎組委會辦公室主任身份通知我﹐該書獲得首屆國際潮人報導文學獎。他將這消息發到我的電子郵箱時﹐確實帶給我一陣驚喜!此後一個多月中,他又為安排我回鄉領獎及演講而經常以電郵或長途電話聯絡我。
我們素昧平生﹐當時單憑直覺﹐ 他像是一位辦事老練﹑認真細心的中年人。直到 2014年 4月初﹐我與老伴遠渡重洋到達汕頭大學領獎時﹐才知道接待兩老的年青人就是一直與我聯繫的辛鏞主任﹔老伴一看他就猜想他年紀要比我們的長子還小。
兩老當時被安排下榻於汕頭大學賓館﹐辛主任忙進忙出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獲獎者服務﹐任勞任怨﹑ 週到貼心得沒話說。我又因他對行動不便的老伴特別照顧而更生好感﹐後來大家熟絡了﹐辛主任才直言相告﹐自己剛過而立之年並已成了家﹔兩老於是暗中視他如兒子般…
頒獎禮過後﹐翌日他又安排我到潮汕文學院的總部——汕頭購書中心大禮堂演講 ﹐題目是我經常受邀分享的「紐西蘭的活潑教育」及「毛利文化」;也許汕頭鄉親們覺得我的講題新鮮有趣而熱烈捧場﹐當晚活動中心座無虛席!
回紐後,辛主任仍繼續與我保持聯絡﹐他不時告訴我家鄉發展情況,並互享文學創作,從此我們成了莫逆忘年交;有時他也投稿到我的專版。2015年底我接到他寄贈自己的力作《海邦剩馥》﹐那是一部反映汕頭僑批史的長篇歷史小説﹐記錄水客們為僑胞僑眷無私服務的故事﹔全書以清末民初期間,國家命運大變革為歷史背景,細膩地描繪了潮汕人當水客、下南洋建立僑批局,與國內外反動殖民勢力作鬥爭﹔為國家民族的革命解放事業出錢出力的感人故事。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锋從磨礪出」。辛主任為了撰寫該書﹐歷盡艱辛﹐專程前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探訪僑批局舊址,拜會當地僑胞並蒐集資料。他坦言該書創作難度高﹑壓力大,曾多次想放棄;所幸書稿已被汕頭市委宣傳部列為汕頭市文藝創作基金的扶持項目﹐又得到文學界多位良師益友大力支持﹔辛主任才繼續堅持寫下去,該書最終得以順利付梓面世。
我接書後興趣盎然多天捧讀﹐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所謂「學無先後﹐達者為師」﹐辛主任確是後生可畏!據說書名《海邦剩馥》出自已故潮學名家饒宗頤先生大著﹐ 「海邦」指潮汕地區,宋人詩句「海濱鄒魯是潮陽」;「剩」是「遺留」之意;「馥」原指香氣,引申為「美好事物」。「海邦剩馥」即「潮汕地區遺留下來的美好事物」,也暗指「僑批」。
細讀全書﹐教少不更事便離鄉的我眼界大開﹐感慨家鄉前輩當年坐著紅頭船背井離鄉被賣豬仔的慘痛經驗﹐ 加深了對水客和僑批局的了解外﹐更依稀喚起我童年時代常見母親為鄰里鄉親代書僑批的幕幕往事 ...
辛主任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目前他正積極爭取該書在東南亞及歐美地區以多種文字出版﹐也希望能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以便能更廣泛地向海內﹑外宣傳僑批﹐宣傳汕頭及潮人的刻苦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