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小学校的Decile评分,几乎是外界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个从1到10的粗浅评分,根本没有综合考虑学校设施水平、学生升学率或师资力量,它分数的高低完全决定于学生家长(校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新西兰当局称Decile分数用于指导教育部给学校的拨款,分数越低意味着家长越穷,拨款就会越多,比如Decile 1分的学校获得拨款就远大于Decile 10分的学校。
这个理由充满了社会主义精神,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一股资本主义的味道。不管哪个族裔都懂得“近朱者赤”和“孟母三迁”的道理,Decile分数越高,说明这个区域社会阶层越高,说明自己孩子的同学家长的社会阶层越高。这不仅意味着自己的孩子可以与“高阶层”家的孩子一起学习玩乐,受到良好的熏陶,也意味着家长之间也可以产生更“有益”的人际关系。一个极端的假设,将来自己孩子在大公司找工作时,他的老板是他的儿时同学,显然会非常有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家长对“低分”学校的歧视,很多地方即使相邻校区仅1分的差距,家长也会倾向于跨区将孩子送往“高分”那个,很显然,这个Decile分数其实是一种公开的社会阶层划分,其影响早已脱离了读书本身。
Decile分数对房地产经济、移民安居乃至交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主流媒体报道,奥克兰跨区上学的现象非常普遍,住在“低分”校区的家长钻了一些漏洞,将自己孩子送往“高分”学校就读,加剧了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并且也事实上让“低分”学校学生流失,而“高分”学校人口爆炸。近年来由于奥克兰的城镇化加速,“高分”校区不仅吸引来了众多新移民,也吸引来了不少高层住宅,“高分”学校人口爆炸的趋势恶化。
此时这种根据Decile分数来拨款的政策在奥克兰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很多“高分”学校可能比“低分”学校更渴望教育部的拨款来增建教室。Albany 小学重划校区事件的根源之一就在这里,Decile评分体系在Albany这样的地方失去了指导作用。Albany小学Decile 10分,校长曾说希望它的评分只有7分,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拨款,并且也不至于那么吸引太多新学生了。Albany区域近年来新开发了很多高密度的住宅,是Albany小学教室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的窘困下,爆发了Albany小学重划校区事件,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类似的事件还会发生,不仅社会因频繁的抗议活动变得不稳定,还可能会让社会对高密度住宅(或“可负担住房”)产生歧视和阻力,拖累奥克兰城市发展的脚步。
认为越缺钱的学校越应该多给拨款,政府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评估一个学校多么缺钱,不能仅考虑校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还需要考虑到这个区的发展需求,在发展中城市奥克兰,这样的区还是很多的。以Albany为例,当众多公寓楼拔地而起,人口涌入的时候,无论是建新学校还是在现有学校的基础上加盖教室,都需要大量拨款,而Albany小学一直都没有拿到,直到校区划分事件爆发,家长们开始闹事,上周教育部才下拨了钱。Decile评分只适合那种发展和人口比较稳定的校区,比如郊区和农村的学校,一旦开始城市化了,目前似乎只能靠闹事来要钱,这显然是非常不健康的政策缺失现象。
奥克兰一直都是移民城市,但以前的移民往往有地可住,新住宅区和学校平面同步铺展,地产开发商有时还需要以援建学校为条件来拿地,总之问题不大。当奥克兰空地用尽时,移民还在进入,住宅才不可避免地要往高处发展。然而住宅楼纷纷变成楼房时,区域中的学校要么也变成楼房,要么新建学校,总之都需要政府资金投入。Albany小学重划校区事件绝不只是“缺三间教室”的问题,对学校拨款的政策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才能在未来制度化系统化地解决学校的这种“发展的烦恼”,不然各地学校一缺钱就改校区,一改校区家长就闹,家长一闹反对党和媒体就闹,此起彼伏鸡飞狗跳,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