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二十一世纪的绿建筑观念(上)

作者: Tina Chen    人气:     日期: 2005/8/17

 一九六二年,李察.卡森女士写了一本名为『寂寞的春天』的书,言及地球生态反扑,因而带给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警言。随后,建筑界即开始重视环保的概念,至今因而有「绿建筑」理论的产生。
所谓『绿建筑』有些国家称为「环境共生建筑」,也有些国家称之为「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或「永续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这是一种由环保的角度出发,以全面化、系统化的环保设计作为诉求的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能节省能源、美化环境、并具备环保效能,是未来居住品质最佳选择。绿色建筑共有九项指针;包括基地绿化、基地保水、水资源再利用、日常节能、二氧化碳减量、废弃物减量、污水垃圾改善,及生物多样性指针与室内环境指针等。
绿色建筑被称为是建筑史上的绿色革命,将自然生态溶入住屋中,也就是所谓的「拟生态建筑」是二十一世纪建筑的一种奇观,它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居住的田园之乐,这一派建筑师们相信,居住在拟生态的建筑中,如同生活在大自然的乐园之中。
「人」、「建筑」与「自然环境」是生活环境的三大要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及空间的改善与创造,便是『绿建筑』或『生态建筑』的特色,其理念为本着尊重地球资源、人性尊严、生命安全以及因应高龄化社会之到来来所做的无障碍空间与环境的设计。这是一种以大环境搭配再生资源为诉求的生态建筑,它结合了太阳能、风力发电、雨水回收、厨余再利用等大资源并配合二十一世纪环保观念所盖成的居住环境。
一九九二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地球高峰会,邀请了一百七十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共同商讨挽救地球环境危机的对策,揭示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严重破坏地球环境,所造成全球温暖化、南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及气候异常等现象。进而签署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气候变化纲要公约」、「里约宣言」等重要约定。
一九九三年联合国也成立了「永续发展委员会」,展开全面性的地球环保运动。一九九七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于京都召开会议,签署「京都议定书」,正式要求英、美、日等国承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将此协议首次纳入国际文件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约定,采取贸易报复手段,进行二氧化碳减量的管制。
    至此之后全世界的建筑业即以下列各项做为其建筑指针;一、促进建筑与环境共生共利,永续经营居住环境。二、落实建筑节约能源,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促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减少环境污染与冲击。四、提升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维护生态环境之平衡。
在绿建筑的九大指针中,包括「基地绿化」、「基地保水」、「水资源再利用」、「日常节能」、「二氧化碳减量」、「废弃物减量」、「污水垃圾改善」,及「生物多样性指针」与「室内环境指针」等。
  所谓「基地绿化」就是利用建筑基地内自然土层以及屋顶、阳台、外墙、人工地盘上的覆土层来栽种各类植物的方式。因为健康的都市生活不能缺少绿意,缺乏绿意的都市生活很难奢言「永续发展」的居住品质。假如我们在居住环境中广植花木,不但可怡情养性,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助益。  
根据植物学研究显示,植物光合作用量与植物叶面积成正比,因此绿化被公认为是唯一可以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最好的策略,有助于减缓地球气候日益温暖化的危机。这个指针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效果鼓励绿化多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进而达到缓和都市气候温暖化现象、促进生物多样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其方式是;在确保容积率条件下,应尽量降低建筑物建蔽率以扩大绿地空间,空地上除必要铺面之外,应全面留为绿地,在大空间区域应尽量种植乔木,其次再种植棕榈树,然后应在零散绿地空间种满灌木,在乔木及棕榈树下方的绿地应尽量密植灌林,以符合多层次绿化功能,即使在人工铺面上,也应以植穴或花盆方式,尽量种植乔木。覆土深度足够,其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均视同于自然绿地的乔木,尽量减少花圃及草地,尤其人工草坪对空气净化毫无助益。利用多年生蔓藤植物攀爬建筑立面争取绿化量。尽量在屋顶、阳台设计人工花台以加强绿化,但是应该注意其覆土量及防水对策。
    说到「基地保水」,基地的保水性能是指建筑基地内自然土层及人工土层涵养水分及贮留雨水的能力。基地的保水性能愈佳,基地涵养雨水的能力愈好,这便有益于土壤内微生物的活动,进而改善土壤的活性,维护建筑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
  以往建筑基地环境开发常采用不透水铺面设计,造成大地丧失良好的吸水、渗透、保水能力,减弱滋养植物及蒸发水分潜热的能力,无法发挥大地自然调节气候的功能,甚至引发居住环境日渐高温化的「都市热岛效应」。此外,过去的都市防洪观念,都希望把建筑基地内的雨水尽速往邻地排出或引流至都市公共下水道系统,造成都市公共排水设施极大的负担,形成低洼地区每到大雨即淹水的窘境。
绿建筑的「基地保水指针」就是藉由促进基地的透水设计并广设贮留渗透水池的手法,以促进大地之水循环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微气候、缓和都市气候高温化现象。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北岸市投資的前景
下一篇: 二十一世纪的绿建筑观念(中)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