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魔王时评

更多新西兰人认为中国是威胁,怎么办?

作者: 魔王    人气: 6313    日期: 2021/6/25

更多新西兰人认为中国是威胁,怎么办?

 

近日,亚洲新西兰基金会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年度民意调查出炉,结果显示中国友好的新西兰人从2019年的40%跌至31%,同时认为中国是威胁的新西兰人从2019年的22%增加到了3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组织20年的民调史上新西兰首次认为中国是威胁的人数超过了认为中国是朋友的人数,同时还要注意,这个剧烈变化是从2019年之后才开始的。本月在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民意调查出炉,发现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观感也有类似的走向(如下图)。

图片(邻国澳大利亚的民调显示,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观感雪崩于2019年,与新西兰民调变化吻合)

 

为什么态度剧烈变化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詹森•杨(Jason Young)认为,这是因为新西兰媒体对中国的“令人担忧的行为”报道日益增加,让新西兰人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举动,比如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就“震惊了许多新西兰人”。同时新西兰主流媒体也认为,中国的新疆和香港议题以及制裁澳大利亚,都对新西兰人的这种情绪转变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我认为,中国的南海、新疆和香港议题都是2019年前就存在的老话题,这些议题确实让一些新西兰人对中国产生负面情绪,但不足以解释2019年至今的短期内巨大变化。根据时间节点判断,“制裁澳大利亚”对新西兰人影响更大一些。中国人权问题距离新西兰人生活比较远,实际影响很小,而“澳大利亚被贸易制裁”对新西兰来说则是老邻居被中国远程打击,外加新西兰社会中有谣传“中国也要制裁新西兰”,这种威胁更加现实。这种对中国的误读也使得很多新西兰人对“中新贸易”的看法,从过去积极的“互惠获利、越多越好”,转向消极的“政治枷锁,暗藏风险”。近两年被新西兰媒体热炒的“中国公司大笔政治献金砸向新西兰”也让更多新西兰人对华商产生疑虑。中国制裁澳大利亚等行动也体现了这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强硬,让一些不久前还觉得中国“即将崩溃”的新西兰人对中国崛起感到惊慌失措。

 

图片

(中澳贸易战对纽澳震动巨大)


除了地缘政治方面的不适外,新西兰人对中国人也有一些现实角度的反感。比如新冠疫情“中国起源论”使少数新西兰人对华人移民产生排斥,很多新西兰人认为是中国移民炒高了新西兰房价,新西兰的环保主义者还认为人口大国中国的崛起消耗过多的地球资源,威胁到了全球气候乃至动物权益等等。这些情绪变化也都是在近一两年才达到高点的,都体现了新西兰人对中国经济崛起的不适。

 

如何降低新西兰人对中国的威胁感

 

詹森•杨认为新西兰人的这种倾向令人担心,需要查出这种转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否则无益于新西兰在地区实现安全与繁荣。还说,中国对新西兰来说是这么大这么重要,政府和业界一直在努力建立纽带关系,但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提高对中国的理解,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学术层面。对此我深表认同。

 

我认为新西兰人情绪转变的主观原因是“巨物恐惧症”,客观原因是“对中国无知”。

 

过去中国弱小时对新西兰影响也小,西方包括新西兰一直习惯于评价和干涉中国内政,但由于以前对中国的“发展利益”影响不大,中国就能做得到韬光养晦,反应并不激烈。所以过去虽然一直都有中国负面新闻,但其实新西兰人大多并不会在乎,中新两国关系因此总体相安无事,双方得以聚焦经济合作。但在近两年,中国外交为维护日益增长的海外发展利益而逐渐自信和强硬,对新西兰来说,遥远的中国在本国的经济影响力目前已经与老邻居澳大利亚不分伯仲,使得“中国”成为新西兰人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这也使得关于中国的新闻有了更多更认真的新西兰读者。例如中国其实早就在南海填岛驻军多年,直到近一两年才“震惊了许多新西兰人”,新西兰人显然对世界有点“后知后觉”,并且严重缺乏中国方面的声音。

 

图片

(新西兰媒体热炒对华人来说已经过时的南海话题)


新西兰人对中国的威胁感,一部分是对外部世界剧变(中国崛起)的不适,中国崛起是无可避免的现实和未来,这需要让新西兰人自我调节和消化消化。比如现在很多新西兰人还无法接受“中国市场无法取代”,“新西兰华社亲中”,“中国不会崩溃”,“西方围堵不住中国”等设定,所以才会有很多新西兰人尝试与中国和华社脱钩,尝试策动华社反华等“逃避现实”的举动。只有新西兰人接受现实,才更可能以冷静务实的态度对待中国和新西兰华社,才会有需求和诚意主动地虚心了解中国。

 

关于如何帮助新西兰人降低对中国的威胁感,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詹森•杨认为,我们需要从社会层面和学术层面来做事以提高新西兰人对中国的理解。

 

“社会层面”我认为指的是华人华社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建立的私人友谊,是主观感性的层面。如果新西兰人有很多华人朋友甚至家人的话,自然会对中国和华人产生主观好感,也就容易容忍、理解和接受华人在中国议题上观点与信息。那么社会层面要做的事情,比如鼓励新西兰华人跳出华人圈去参与主流社会的民间活动,比如参加和举办多元族裔的社团聚会而不是单一民族的,聚会内容也不应该只限于文化表演类,更应该是贴近社会和更有互动的慈善活动、体育娱乐活动、相亲求职活动等。

 

“学术层面”来说就是客观理性的方面,比如通过社会精英人士,如学者、议员、社团领袖或媒体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理论阐述、发声或信息传播,在中国议题上进行知识宣讲、学术讨论乃至辩论。那么学术层面可能做的事情,比如面向主流社会观众举办中国议题的讲座或论坛,制作中国议题的电视网络节目、知识竞赛或辩论会等。学术层面的努力一定会遇到阻力,美国影响力在新西兰舆论和学术界影响力很大,上述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华人的智慧、勇气和团结,以及新西兰社会自己的求知欲,客观理性需要由主观感性来推动。

 

过去新西兰华人去“降低新西兰人对中国威胁感”的套路主要是“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刻意规避认知冲突上的争论”,甚至一些华人为获认可,故意迎合对中国的既有偏见。华人寄希望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展现自己“柔美”的一面,同时少让新西兰人感到“威胁”。但现在的民意调查却证明,这一持续二十年的套路已经失败了,甚至可以说是死路一条。中华文化的柔美显然并没有新西兰人相信“新疆没有种族屠杀”或“中国军队扩张会止步于南海”,也并不能让新西兰人相信“中国不会经济制裁自己”,或者“中国的碳排放不会让新西兰沉入海底”。对华人更现实的,中华文化的柔美并没有让新西兰人相信,新西兰华人们不是中国派来占领新西兰的力量。新西兰人对中国的误解复杂繁多华人又刻意规避对这些话题的讨,使得这种误解越来越多和离谱,同时新西兰人也不是傻子,华人的刻意规避讨论和自作聪明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华人不坦率和“狡黠,这使得新西兰人的威胁感反而更加强烈。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亲中的新西兰华人为何不支持信奉社会主义的工党?
下一篇: 疑邻盗斧捕风捉影,“间谍疑云”闹剧一波又起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