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中国维族人权议题”成为主流社会热门的闲聊话题,笔者为了融入,也在新疆话题上做了一些研究并参与讨论,但在此过程中意外发现,新西兰华人的人权状况其实还不如中国维族,颇为羞耻和感慨。
第一个对比:中国维吾尔族人口占中国人口不到1%,而华人占新西兰人口大约5%。笔者可以很容易地叫出不少维吾尔族的一线明星的名字,比如迪丽热巴(Dilraba)、古力娜扎(Gülnezer),尼格买提(Nëghmet)等,但笔者绞尽脑汁却也想不出一位新西兰主流文艺圈华人一线明星。这里“一线明星”指的是那种完全靠自身魅力和人气、不需要政治正确硬捧而引领娱乐潮流的顶流明星。少数民族一线明星的存在,反映的是该少数民族在该国被接纳程度和人权地位,那么新西兰华人的人权地位看起来是非常糟糕的。
(新西兰人不必查阅“中国大外宣”,完全可以拿着这个图到街上随便找个华人问问,他们是不是维族,同时是不是中国的一线明星)
第二个对比:中国维吾尔族人口占中国人口不到1%,而华人占新西兰人口大约5%。中国的人民币上几十年来都一直有维吾尔文字,但新西兰的纽币上却从来没有中文。中文不在纽币上不说,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遭受排挤,一些新西兰人会抱怨街边的中文招牌“让奥克兰变成了中国城”,笔者的竞选广告上曾使用中文而被团队称“是新西兰第一次”,却被一些非华人选民当面批判:“中文不是新西兰的官方语言”。瞧瞧,中文连竞选广告都上不去,谈何纽币?可见中文在新西兰的社会地位远不如维吾尔文在中国的地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地位也可以反映出少数民族的人权地位,那么新西兰华人的人权地位看起来非常糟糕。
(维吾尔文一直都在人民币上,纽币上却没有中文)
第三个对比:中国维吾尔族人口占中国人口不到1%,而华人占新西兰人口大约5%。中国全国人大代表总人数为2970人,其中维吾尔族代表为22名,与维吾尔族的人口比例大致相当,而120名新西兰国会议员中只有1位华人。按照人口比例,新西兰应该有约6名华人国会议员才能达到中国标准。这也意味着新西兰华人纳税人正在养着5名非华人国会议员,而这5名国会议员很可能并不关心华人的政治权益。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也反映出少数民族在这个国家的人权水平,那么新西兰华人的人权地位看起来非常糟糕。
事实上新西兰华人的人权状况确实很糟糕,华人经常成为新西兰社会问题的替罪羊:新西兰房价高企时“华人名字”被认为是罪魁祸,疫情后新西兰出现了“归罪于华人”的歧视浪潮,在“反华”氛围下,新西兰的华人也经常被无凭无据地污蔑为间谍,华人社团和媒体被轮番骚扰而产生“寒蝉效应”,华人言论自由被压制。
相比万里之外他国的人权状况,新西兰主流社会似乎并不大关心本国华人的人权状况,比如本文这种要求关注本国人权状况的观点,很可能又会被新西兰主流媒体故意忽略和压制,以及被一些试图迎合主流社会歧视的华人指责为“极端”。这种维权意识和自由被压制,更凸显新西兰华人的社会和人权地位之低下。
不要觉得华人在新西兰有了较高的收入就等于有人权了。国际人权公约的三个公约告诉我们,社会、文化和政治权利都是基本人权,上文的三个对比正好分别对应,而新西兰华人都没有合格。而且,这个问题在新西兰其他亚裔社区乃至毛利社区中也都存在。
笔者认为那些“义愤填膺地”谴责中国新疆人权问题的新西兰人,应该先帮新西兰华人争取到6个国会议员,2个奥克兰市议员,选拔和培养若干个华裔一线明星,并把中文印在纽币上。如果做不到这些,还有什么脸面去嘲笑人家?笔者也认为那些自诩“人权斗士”并经常讽刺“中国没人权”的华人,也应该直起脊梁先在洋人面前为自己争取一下权利,让自己的人权水平先与中国的维族持平。
从这个角度看,新西兰那些谴责中国新疆人权问题的人,在笔者眼里似乎也瞬间变得可爱了,衷心希望他们可以继续努力炒作新疆问题,把人权标准炒得高一点。这样假如有华人候选人向主流社会索要权利,才更容易找到标杆,把中国黑得越惨,到时候就越得给华人让出更多的权利。给这样做的华人扣“亲中”、“洗地”的帽子也没用,不如给华人6个国会议员席位,2个奥克兰市议员席位,若干个新西兰华裔一线明星或主持人,并把中文印在纽币上,让这些华人无“地”可洗,不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击中国了不是吗?
(附:本文并未涉及“新疆是否有集中营”的讨论,笔者也没精力去研究。如果新西兰某些人依然坚持认为“中国也许在允许维族明星人大代表和货币维文的同时还种族灭绝维族”,笔者一概不关心,他们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