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我在发问。
近日新西兰英文先驱报资深编辑Simon Wilson针对热门市长候选人Wayne Brown进行整版发问,平均差不多就是九个问题,所以我就简称“九问Wayne Brown”了。我对这篇文章观点保持中立,主要是简单翻译一下,展示一下真正的新西兰政坛风气和文化。
这些问题依次是:
1,他将如何与中央政府打交道?
2,他是否很好地理解政府法规?
3,他是否知道如何保守商业机密?
4,他是否清楚如何对待民众?
5,他的交通计划在哪?
6,关于“数字”的三问(Wayne Brown常自称是“数字”专家)
7,他的具体施政计划是什么?
8,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市长?
(相信我的目标读者们的英文水平足够阅读截图全文,就不详细翻译了)
表面上这是记者在提问,但其实满满都是咄咄逼人的否定和批判,结论就是认为Wayne Brown不配当市长。这样的文章要是发生在华社,少数华人可能就会不适应了,或者是故意不适应。他们会大义凛然地指出,这是“大字报”批斗、是“内斗”、是“分裂华社”,或是丢了华社的脸等等。但看过了这篇文章,还有华人会说这俩人是在 “批斗”,或者因为他们俩都是白人所以就说他们是“内斗”、是分裂白人社区、丢了白人的脸吗?
其实这种批判性文章在主流政坛不要太常见,有发生在媒体人和政客之间的,有发生在政客和政客之间的,也有发生在选举期以外的,但这些“批斗”都是正常民主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新西兰人甚至将这种工作与私人生活区分开来,我知道曾经有两位市长候选人在媒体上政见不合针锋相对,但私下里却是一起带全家出去玩的好朋友。
(Viv Beck退出前的市长候选人民调)
总之这才是真正的新西兰政治,新西兰人并不会认为这是某种见不得人的丑行和丢人的事情,华社少数人的错误价值观真的需要改变,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华人。只有这样才能给后来的华人营造一个健康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从政环境。
(在华社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和政治辩论环境,也是我此次参选的目的和纲领之一)
(完)
附文:
昨天有华人媒体对我采访,其中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你觉得影响华人参政议政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比较切题,特发表我的回答。
答:
文化劣根性。
华人拜官主义严重,不会正确地“使用”议员,使得原本用来自下而上传声的服务角色,变成了自上而下的统治工具,这严重违背了新西兰民主价值观。
同时很多华人难以接受言论自由的政治辩论环境,这样的文化下走出的华人议员,在主流社会中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而在华社中嚣张跋扈摆官腔。这种权威主义文化影响华人的发声和民权伸张,也被主流政坛耻笑和排挤,是华人参政议政的真正最大阻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