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教育家、毛利历史和文化研究专家林爽女士获得纽西兰2006年元旦英国女皇公众服务勋章(THE QUEEN'S SERVICE MEDAL FOR PUBLIC SERVICES)。2006年3月29日,奥克兰总督府内冠盖云集,2006年元旦英国女皇勋章授勋典礼在此举行,纽西兰总督以及众多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盛会。一共有38位人士获得2006年元旦女皇公众服务勋章, 43位人士获得2006年元旦女皇社区服务勋章。纽西兰总督Silvia Cartwright女爵代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向林爽女士亲手颁奖,以表彰她于过去十五年间在服务社会、促进不同种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环境保护等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林爽女士原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幼年随父母移居香港,1990年和丈夫带着两个兒子移民纽西兰。她先后入读奥克兰师范学院和奥克兰大学,获得教育学士学位及纽西兰教师资格,现为奥克兰大学教育系的双语教育顾问及講師。日常工作是到學校協助華人新移民學生儘快適應本地學制﹔也給家長分享本地教育資訊﹐同時還給本地教師上中國文化課。
1996年中﹐林爽女士有感于大量华人移民迫切希望提高英语交流技能的心愿,以及很多本地欧裔人士渴望学习汉语和了解华人文化传统的需要,在奥克兰东区建立起语言交流園地,邀请热心的欧裔志愿者充当教师,免费培训华人移民英语交流技能。后又应奥克兰南区华人的要求,按照东区语言交流園地的模式,创办了南区语言交流園地。她十年如一日坚持開办下来,培训了无数新、老移民,受益者除华人以外,还有韩国人等其他族裔。语言交流園地的志愿教师换了又换,学员来了又走,只有最初的创办者林爽女士一直坚持到现在,此期间她付出了大量时间和无数心血,始终任劳任怨。
语言交流園地举办过程中有大量烦琐的工作需要处理﹐所有的教师都由林爽通过刊登社区报纸广告的方式选取,她和每一个志愿者面談,了解他们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士充当教师。语言交流園地每逢周六﹑周日开放,林爽都要提前到达教学地点,为教师和学生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由于做了大量而充分的准备工作,園地建立之后很快成为新老移民之间、中外人士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学员从最开始的三人迅速发展到幾十人,最多时有上百人。学员的年龄跨度也很大,大部分是老人,另有部分青年人。園地的学习氣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显著,对教师、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人人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语言交流園地帮助了许多人,林爽每个周末都負責講課及安排活动,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 也 减少了和家人尽享天伦之乐的机会。能把语言中心长期坚持下来,林爽的丈夫和兒子功不可没,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出面参与服务工作,但对林爽的工作非常理解,並给予了极大支持。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林爽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她在《中文先驱报》上面设有专版,也在奥克兰其它华文报纸上撰寫专栏,她的作品既贴近生活,又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性。1994年至今﹐林爽先后出版了《学前教育最轻松》、《纽西兰的原住民》、《纽西兰的活泼教育》、《展翅奥克兰》、《纽西兰名人傳》等六本专著。其中《纽西兰的原住民》是林爽女士对纽西兰的毛利社会潜心多年研究的结晶,填补了华文专著中毛利社会研究领域的空白,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价值,被纽西兰国会图书馆永久收藏,林爽由此成为世界华人中研究毛利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佼佼者。
2006年4月27日,《纽西兰中文先驱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林爽女士。
记者:首先恭喜您获得2006年元旦女皇公众服务勋章(THE QUEEN'S SERVICE MEDAL FOR PUBLIC SERVICES),这是英国女皇、纽西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您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服务社团的充分肯定,是您的骄傲也是纽西兰广大华人的骄傲,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获奖过程好吗?
林爽:谢谢。2005年11月底,我收到纽西兰总督Silvia Cartwright女爵的亲笔信,通知我获得女皇勋章提名,询问我是否接受提名。我回信告知总督說乐意接受。12月31日清晨﹐幾位洋人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英文《先驱报》公布了女皇勋章获得者名单,里面有我的名字﹔並祝贺我获得女皇公众服务勋章。之后海伦克拉克总理、外交部长Winston Peters、东区国会议员﹐黃徐毓芳議員﹔以及其他朋友纷纷给我来信﹑来电、及寄送賀卡表示祝贺。2006年3月29日,颁奖典礼在奧克蘭总督府举行,纽西兰总督Silvia Cartwright女爵代表英国女皇亲自给我颁奖。从获知被提名到最后颁奖典礼,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五个月。
记者:《纽西兰的原住民》获得了学术界一致好评,成为华人研究毛利文化的权威成果,请问您为何、如何研究毛利历史和文化?
林爽:研究毛利文化的起因是在我入读大学面试时,一位毛利主考官问我:“你对怀唐依条约有何看法?”当时我无法回答,只好向他保证,如果我能被录取一定会认真学习。另外就是觉得我们新移民来到纽西兰,应该了解本地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因为这些因素,我开始研究毛利社会、历史、传统、文化。
为了研究毛利社会,我学习毛利语言,阅读了大量的研究毛利社会的资料,和毛利人交流,直接访问他们,深入到毛利Marae(毛利大會堂)。通过这些方法收集了许多原始资料,并在其他洋人学者研究毛利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陆续在中文报纸上发表,介绍给华人社会。最后这些研究成果汇总结集,以《纽西兰的原住民》为名在台湾出版。
记者:毛利文化和华夏文化有没有关联?华人和毛利人之间有没有潜在的矛盾?日常生活中两个族裔如何相处?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请问华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毛利人学习?毛利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学习华人学习?
林爽:毛利文化和华夏文化之间(如發音﹑傳統及神話方面) 都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配合现代的DNA鉴定技术,完全证明了毛利人源自华夏,毛利文化和华夏文化有着清晰的传承关系。毛利人的祖先从中国大陆出发,沿着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的岛屿链,一步步向前探索,最终踏上了纽西兰的国土。
华人和毛利人之间較少潜在矛盾,两个族群因为文化上的共同之处,可以和谐相处。两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應相互尊重,了解对方的生活习俗,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华人不要有過多优越感,看不起毛利人。其實一般毛利人都非常有爱心,他們乐观豁达,慷慨大方,经常和朋友分享东西,不计较有没有回报,在这些方面华人要向毛利人学习。华人有较强的自尊心,积极主动,对教育、个人事业和财富的追求﹐也值得毛利人学习。
记者:从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主流作家抛弃了传统的格律诗词,创作了大量的新诗和自由诗,成果丰硕,您为什么在这样的趋势下,创作汉俳呢?在汉俳创作过程中,请问您如何处理汉俳的格律要求和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汉俳和日本俳诗之间有没有传承关系?
林爽:格律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在新诗和自由诗结出丰硕成果的同时,格律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互为补充。我之所以喜欢汉俳创作是因为汉俳结构简单,只有3句17字,短小精悍,随时随地都可以创作,对格律和平仄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可以三个字押韵,也可以二个字押韵,十分灵活。汉俳和日本俳诗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是不需用“季语”开头。
记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您于2000年获得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颁授的“海外优秀华文教育工作者”奖,请问中国、NZ、香港三地在教育领域各有什么优、缺点?哪些方面需要相互学习?
林爽:三地在教育领域各有优势,纽西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善于因材施教,不把上大学做为读书的最高目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少给学生们施加压力,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提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中国和香港的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强调学习要用功,在学习时间上有更多保障﹔但形成學生較少有創造能力。香港的学生從小受到較良好的双语教育,语言能力强,视野更加国际化。
记者:您获得过“纽西兰职业华人成就奖”,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您如何处理好工作、服务社团、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和工作、服务社团、文艺创作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您在儿童教育领域有着很深刻的认识,著有专著,可否向大家传授一下您作为一个母亲的育儿经验呢?
林爽:时间对每个人都一样,只要周全安排,工作、家务、社团活动和文学创作之间并不会冲突。每天睡觉前我都把翌日需要处理的事情列出一个清单,第二天按照清单一件件做下来。看电视会浪费许多时间,因此平时除了看新聞﹐我几乎不追电视連續剧,这样就节约不少时间,可以把时间分配到有用的工作上面。
在儿童教育方面,家长需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尊重孩子,不要期盼太高﹐總愛望子成龙或者逼迫孩子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應多和孩子交流。有的家长说孩子们在小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告诉他们,到了十多岁以后遇到事情就很少與父母溝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尊重他們的想法,或没耐心和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
在孩子们的学习方面,华人家庭的孩子有着双语优势,家长们平时在家里应该和孩子用汉语交流,儘量避免使用英语。我自己教育兒子的经验是﹐每天晚上抽出半个小时给他們读书、讲故事等,天天如此,长期坚持下来,两个兒子的汉语都很流利﹐他們除了講粵語﹐也會普通話。另外我建议孩子们的卧室內不要安裝电脑及電視 ,最好放置在客厅,这样可以防止孩子沉溺電視及电脑游戏,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