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溗{色牛仔布短外套﹐配上魚尾長裙子﹐穿在她高佻的身上﹔後腦那束用橘色髮圈套上的馬尾﹐配搭得那樣清爽瀟灑﹔這麼一個倩影﹐足登高跟鞋﹐忽然教我眼前一亮﹐這個我素昧平生的青春女孩﹐教我認定是她。我倆雖只透過兩次電郵及幾通電話﹐卻像相識已久的老朋友﹔於是決定相約週末午茶首敘﹐並預先說好她束馬尾﹐教我好辨認。
時近聖誕佳節﹐洋人習俗是互送禮物表心意﹔善解人意的她﹐為我捎來西洋美酒與家鄉名茶 ﹐還有文友楊景文先生的大著<各領風騷>及親筆信。我迫不及待打開信箋﹕熟悉的字體映入眼帘﹕“----澄海文藝界朋友陳鎮耀兄在集郵等方面成就卓著﹐他所編組的極限集郵幾次出國參加展覽﹐在國內郵展中屢次獲獎﹐最近被評為全國極限集郵十大明星之一。 事有湊巧﹐陳兄的千金與賢婿也僑居新西蘭﹐這次他倆回鄉探親﹐我們也有見面﹐因為大家都是澄海家鄉人﹐所以﹐我建議他們返回新西蘭後﹐抹暇前往探訪您----”至此﹐記起周前電郵顯現陌生郵件﹐信中人正是眼前的丹虹小姐﹐陳鎮耀先生千金是也。此刻我面對親切鄉書與陌生鄉親﹐心中不禁一陣暖意。啊﹗茶是故鄉濃﹐情是故鄉親﹐感謝楊景文先生為我倆穿針引線﹐在異國他鄉﹐幸會“家己人” 。阿爽深信相識定是前生緣﹐有緣今生才相逢。
我與丹虹來自相似的背景﹐老家是潮州澄海﹐從小出外求學﹐她赴廣州我到香港﹔結婚後又于年前舉家移居新西蘭奧克蘭市。我早她八年離鄉背井 ﹐也都經過不斷努力及刻苦學習﹐終于在新鄉找到立腳點﹐有了不錯的工作﹔更喜歡這裡純朴的人情和清鮮的空氣 --- 茶樓內嘈雜的氛圍﹐迴蕩著我倆親切的鄉音﹐時而廣東白話﹐時而潮州鄉音﹐間歇混雜在我們娓娓的對話中--- 越談越投契﹐不知不覺已是下午二時多﹐仍覺意猶未盡----人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丹虹與我卻是“話甚投機不嫌多” 。我倆年紀雖然相差頗遠﹐可外型﹐性格與對事物的見解等﹐卻頗多相同。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再多的話也談不完﹐我們只好依依道別﹐相約後會有期。回家途中﹐我卻暗暗盤算﹐何時與丹虹再聚鄉情----
今日正是冬節﹐外子友人李先生也是潮州鄉親﹐年前全家移居此地﹐我們總在
假日佳節相約茶聚或晚飯。 我想起丹虹說過丈夫目前已回香港工作﹐她暫時一人孤身在此﹔每逢佳節倍思親﹐難免有點孤寂感﹔於是我靈機一動﹐大清早就給她一通電話﹐約她與李先生全家及我們一起晚飯﹐共同歡渡冬節。話筒裡傳來丹虹欣然答應的爽快回話﹐我心裡頭甜滋滋。微笑放下話筒﹐等著今晚又一次“鄉音蕩酒樓﹐ 鄉情賀佳節” ﹔也希望往後有更多機會與鄉親好友以鄉音解鄉愁﹗
寫于二千零二年冬節午後 (22-12-2002)
陳鎮耀先生/夫人﹐倆位好﹗
今天接到令千金丹虹小姐轉送您們寄來的澄海精美明信片兩套及剪報兩張。受寵若驚﹐感謝之餘﹐特此修書拜謝﹗
我與丹虹自去年底認識後﹐經常保持聯繫﹐今天又結伴同游奧市動物園﹐渡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
有關我倆認識經過﹐特撰寫拙文一篇﹐請指教﹗
藉此新年之際﹐遙祝合府平安﹐新春納福﹗
林爽拜啟于04-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