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徒步人生

古城黄州:三国周郎赤壁,青云塔,安国寺(2019.05.01)

作者: 微懂    人气: 7143    日期: 2019/5/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当年因乌台案被贬黄州时,在赤壁留下的辉煌诗篇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黄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北靠大别山,与团风县相连,西南滨临长江,与鄂州(古武昌)隔江相望,东与浠水相邻。黄州周边群山连绵,地势起伏,自古为军事战略要地,黄州古城借山水之势,与周边城镇、关隘、港口形成了独特的地区军事防御体系。

  黄州多山,境内有赤壁山、南山、柯山、黄岗山、赤山等,因此有“临深负险,屹为雄镇”之说。众多关隘依山而成,主要有虎头关、双山关、木陵关、大成关、大胜关,其中以虎头关最为险峻,是南宋抵抗淮西南犯敌兵的一道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且,黄州 “东望夏口,前介大江,襟带湘、汉,地连云梦,滨江带山”,处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衔接地段,长江沿着山势在此形成凹形的走向,其上游自北向南,其下游自西向东,沿长江北岸设有多个渡口。因此从周边山水环境上看,古城黄州背靠北侧的赤壁山,南侧为长江环抱,故古人既将其称之为山城,又称其为江城。

  黄州赤壁闻名全国,一是因为黄州江岸是丹霞地貌红色崖壁;二是因为黄州赤壁山犹如一只象鼻子伸入江中喝水一样,因而又称赤鼻山。汉人桑钦《水经》记“江水左径赤鼻山南”。也叫赤壁、赤岸;三是因名噪一时的邾城而闻名;最主要是因为三国时的赤壁大战以及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吟咏赤壁的一词二赋而闻名遐迩。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任黄州刺史时,在黄州江边拾到一把折戟,并赋诗一首《赤壁》;杜牧之后,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纵情赤壁山水,领悟人生,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因而得名三国周郎赤壁。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右下角为蒋公题词:文章千古,壁垒一新

左上角为赤壁古战场示意图

右上角为清代黄州城图

新大门

廊桥幽梦

春色满园

这样的古井不多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周郎一炬即赤壁之战,苏子两游即前后赤壁赋)

   此为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撰写的对联

儿时茂密的竹海已稀薄

左(上)进右(下)出

枇杷石榴伴天泉

留仙阁

迎素月,送夕阳

二赋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

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擧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浮海之一粟[2]。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畹氖质椤肚俺啾诟场肥樘毯屠耸獭�

坡仙亭

皇帝御书

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

坡仙亭、酹江亭,鸟石塔

鸟石塔,是为了让游客烧纸钱祭奠先䝨而建

  睡仙亭,原名睡足堂。堂名“睡足”,因会昌二年(公元842)唐代大诗人杜牧左迁黄州刺史时,由于政务公事较少经常睡觉而得名。杜牧在《忆齐安郡》诗中写道:“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意思是:在我一生中睡眠最充足的地方,就是云梦泽南部的黄州。
苏轼谪居黄州,常在赤壁矶头喝酒娱乐,每当酒醉之时便倒卧在此地,很像仙人,大家戏称他为醉仙、睡仙。后人根据这一趣事,改睡足堂为睡仙亭。现亭是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的。
睡仙亭面临大江,亭内赤色崖石的自然形状很像一张床,崖石突出的部分很像一个枕头。站在亭前,面对石床石枕,自然会让人想象到当年苏东坡醉卧于此的情景。

  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黄州知府郭凤仪根据民间传说雇石匠在赤壁矶西端江边凿一白石龟,长约两米,取名白龟渚。明万历十年(1582年),张元汴游赤壁,见“石龟蹲踞江畔”,就将赤壁上的“水月亭”改名为“放龟亭”。 
  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此处为赤壁矶头。亭下崖石壁立,苏轼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丐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在此处。 矶头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
  “白龟渡江”的故事不仅在湖北黄冈流传,在江南的毛氏家族中影响更大。据《江山姓氏渊源考略——毛氏》记述,浙江江山毛氏各祠过去均挂了一幅白龟渡江的祖宗画,说邾城之役毛宝没有死,落在白龟身上,被送过江。《庐州府志》还记载,江山毛氏人每逢春节,许多人家的门上还贴上这样一副对联:“龟渡重恩精忠动物,鱼寒应钓至孝格天”。以不忘白龟的救祖之恩。

睡仙亭和放龟亭

放龟亭

        据《晋书·毛宝传》中记载:东晋豫州刺史毛宝戍守邾城时,曾在江南武昌买到一只极其少见的白色乌龟,毛宝嘱仆人精心饲养,待乌龟长大后煨汤滋补身体。过了一段时间,毛宝因政务繁忙,无暇顾及此事,仆人就背着毛宝将白龟送到赤壁矶头的江边放生了。当年,后赵石虎派遣张格度率两万人攻打邾城,毛宝与西阳太守樊俊率六千士兵从邾城突围退到赤壁。在前有大江阻挡、后有大军围攻的情况下,毛宝与众军士为了免受敌人的凌辱,都赴江而死。当时,毛宝的仆人也抱着一死了之的想法,闭着双眼,由赤壁跳入大江……令他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落入水中,好像被一个物体托住了。仆人睁开眼一看,只见自己落在一只大白龟身上。那只白龟朝他点了点头,回身在赤壁矶下转了一圈,然后径直向江南岸游去,仆人因此幸免一死。仆人十分明白,这救他性命的白龟正是他先前放生的那只小白龟。

  一千多年后,明代嘉靖年间的黄州知府郭凤仪依据《晋书·毛宝传》中的记载,用巨大的白石凿了一个乌龟,放在赤壁矶头,并立下“白龟渚”石碑,彰显善恶有报的往事。与此同时,郭凤仪还撰写了一篇劝人为善的文章《白龟渚记》。
从嘉靖二十八年(1550)到现在,这只石龟蹲踞赤壁矶头已有450多年了。正如郭凤仪在《白龟渚记》中所说,白龟尚能知报放生之恩,而世上忘恩负义者大有人在,人不如动物,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在郭凤仪凿白石龟后33年,翰林侍读张元忭于明万历十年(1582),游览赤壁,见石龟蹲踞赤壁矶头,便将矶头的“水月亭”改名为“放龟亭”,感化教育老百姓。与此同时,张元忭还将一条两尺多长的活鲤鱼放入大江,并为此写了一篇《游赤壁记》,略述“人生如梦,大觉而后知”的感慨。

侧看放龟睡仙亭

拾级而上问鹤去

问鹤亭

原名玩月台,位于东坡赤壁的高处。“淮起通天百尺台,良霄招起月华来”这是汪引芝的《赤壁八景·玩月台》词句,因此命名。1922年扩建“东坡赤壁”时,以苏轼《后赤壁赋》中孤鹤化为道士梦中同苏轼问答的描写,改名问鹤亭。

  栖霞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现在赤鼻矶上,原在郡仪门外西南隅。北宋初年就瑞庆堂旧址兴建。背山面江,以落日晚霞、映红楼台而得名。苏轼在黄州时最喜游此处,赞为“郡中胜绝”,并写有梦游栖霞楼词《水龙吟·小楼横载春江》;南宋戴复古游此,写有《栖霞楼即景》诗。原楼宋末毁,明重修,后毁。近年移此重建。现为三层,仿宋建筑形式,重檐叠角,卓跞雄杰,流丹飞碧,辉煌瑰丽。正面匾额“栖霞楼”三字,为茅盾手书,矫健腾舞,极为夺目。

  栖霞楼为三层,仿宋建筑形式,现移建赤壁公园内,是赤壁风景区内的重要一景。栖霞楼重檐叠角,卓跞雄杰,流丹飞碧,辉煌瑰丽。正面匾额“栖霞楼”三字,为茅盾手书,矫健腾舞,极为夺目。这三字也是老人的绝笔,题后不久就去逝了,弥足珍贵。原楼宋末毁,明重修,后毁。


栖霞楼一直是赤壁最高楼。登上栖霞楼,眺望波涛浩瀚的长江,只见烟笼沙洲,江渚上芦苇荡荡,时清风徐来,心境开阔。或皓月当空,银鳞鱼跃。烟波渺茫,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此楼在北宋初年就有“不登栖霞楼,枉到赤壁游”之美称。当年苏东坡午睡初起,于座榻之上,见水上风帆来来往往,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诗人不禁咏道:“纵一苇之所如,凌万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祠

黄州纪念苏东坡的祠堂,始建于南宋年间,以后屡建屡毁,大多是历代地方官员主持建造,设东坡雕像或设神主龛、神主牌,每年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平时老百姓上供品或进香。

苏东坡离开黄州80年后,乾道六年(1170),陆游来到黄州,游东坡、访雪堂,在雪堂他看见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可以推断南宋时黄州人已将雪堂改造为苏东坡纪念馆,具备最早的东坡祠雏形。

        正统六年(1441),黄州通判黄客在赤壁矶建东坡先生祠。

        天顺辛巳年(1461),黄州佥事淮南沈靖在洗笔池畔建东坡先生祠。万历年间,黄州知县茅瑞征重修。

        弘治戊午年(1498),黄州知府卢濬报请巡抚改张亡相公庙为忠节祠,祀苏、王、何三先生,立“宋黄州监税子瞻苏先生”牌位,并亲自主持祭祀活动。

        康熙初年,黄州通判宋荦在县治西南东坡洗墨池旁重修苏文忠公祠。

        康熙年间,在黄州有两个苏文忠公祠,一个在赤壁,一个在县学。城内的忠节祠、四贤祠也供奉着苏东坡的牌位。

        乾隆年间,在儒学内建三贤祠,祀苏轼、王禹偁、韩琦。

        道光六年(1826),湖北汉黄德道周凯主持在赤壁设“苏文忠公祠”,塑苏东坡像供奉祠内,并撰文《苏文忠公祠塑像记》。

        同治七年(1868),刘维桢主持重修东坡赤壁,建苏文忠公祠,黄州知府英启,为重修的赤壁东坡祠题写对联道:“游客几追从,杯酒盘鱼,到处可知鸿踏雪;仙祠重结构,风帘月幌,有时应见鹤横江。”刘维桢撰文《重修赤壁苏公祠记》。

        同治八年,晚清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游赤壁为东坡祠撰联:“五年间谪宦栖迟,试较量惠州僧饭,儋耳蛮花,那得此清幽山水;三苏中天才独绝,若只论东坡八首,赤壁两赋,尚是公游戏文章。”并作诗《赤壁东坡祠》记之。

        光绪年间,黄州城内的忠节祠、三贤祠、七贤祠都供奉着苏东坡的牌位。

  1930年左右,东坡赤壁的东坡祠毁于火灾。
2010年 9月28日,黄州东坡赤壁景区东坡祠改造工程完工,正式向游客开放。

挹爽楼

  修建于1925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曾有“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绘,楼由此得名。登上此楼面对西山,则有爽气扑面,心旷神怡感。

  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葆初(字寿昌)因景仰苏轼的书法,择其词,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一九二二年建此阁,将剩下的一百零八方碑刻嵌入阁内四壁,阁因此得名。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个人书法碑林之冠。

天一方,泝流光

碑廊

曾经卷起千堆雪,已是近水映楼台

鸟也美丽

公园内种有不少的树种

樱花园

大江东去浪淘尽,
三国周郎武赤壁;
文人墨客争相颂,
苏轼东坡风骚领。

青云文峰塔

    青云塔矗立在安国寺的钵孟峰上,又名南塔,文峰塔,俗称宝塔,因高入青云而得名。它与鄂州西山隔江相望,是古城黄州的一大名胜。

  青云塔始建于1574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

塔基面积为146平方米,塔基外层平台12×6.6平方米。
青云塔的结构别致,建筑艺术独特。塔身是青灰色块石砌成,呈八方形,七层八面,层层出檐,塔高42.44米,耸入云天,极其壮观。
塔内有石阶138级,盘旋贯穿各层。为了利于通风透光和眺望塔外景物,每层外缘八方设有八个“门”,相互垂直对称。“门”有虚实两种。虚门只外表有门框子样子,实门才有门孔通向塔外。全塔共有实门16个,第五层1个,第二、三、四层各2个,第一、六、七层各3个。

  青云塔顶上还有一棵韧性很强的大叶朴树,高3米有余,直径30厘米,形如巨伞,大旱不枯。每逢春夏,枝叶茂盛,中外游客,来此观塔赏树,个个赞不绝口。
登上塔顶,可俯瞰奔腾浩荡的长江,可望名胜东坡赤壁,还可远眺江南吴都古鄂州。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第一层的八个虚实门分别为(顺时针方向):乾门、坎门、艮门、震门、巽门、离门、坤门,和兑门。西北面的乾门为正门,门外上首嵌有“全楚文峰”石匾,笔力刚劲。东南面的巽门,是通塔的唯一通道,直通塔顶,门内的石壁上刻有“青云直上”四个大字。

安国寺

安国寺又称护国寺,坐落于黄州城南的青云塔下,滨临扬子江畔的宝塔。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原建筑规模相当庞大,据传 原有一藏寺院,有房屋5048间,并有禅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幽美。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需要“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祭余间,今存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安国寺坐北朝南,头山门是一古式三梁砖石牌楼,上嵌书有“勅赐安国禅林”六个一尺见方大字的巨幅匾额,大门两傍各立石狮镇守。进门有约10米深的小院落。进小院落便是前殿,系韦陀殿。过前殿又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则为天王殿。

别具一格的石磨路,由几百个上下不同的磨盘铺成

  天王殿后有500余平方米长的方形花园,中有路直通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不远即为后殿,后殿是千手观音殿,最后是大竹园,外有围墙,与前殿相品的有东西厢房20余间,分立在三大殿两侧。

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0),韩琦曾来黄州投奔其兄黄州刺史韩琚,在安国寺西厢房发愤读书,“白昼青火了,风雨无怠”,终于考中进士,后成为北宋著名宰相,一代名臣。

三大殿殿宇高大雄伟,千手观音殿上悬“圆通自在”四字大匾,系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于成龙所书,于在位时曾重修赤壁与安国寺。大雄宝殿的佛像对面,竖立着高宽各约4米的南海海岛模型,海岛表面丘壑起伏,除塑有数不清的小菩萨,寺前左侧原有荷花池、水井、火化窟及和尚墓地,墓地上有大小不一的墓塔数座。安国寺因系勅赐十方丛林,前来求戒的僧尼、佛徒络绎不绝。每年5月,还有男女香客万人来此进香。

  嘉佑八年(1063年),宁仁宗赐“安国”寺名,并赐玉印一方。玉印4寸见方,印纽为一龙首狮身坚兽,印文阳篆12字“勅赐唐代祖庭安国禅林之宝”印侧有小字,因年久难以辨认。此印造型奇特,为镇寺之宝。
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旦往暮还都五年如此”。除了参禅打坐等宗教活动外,他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每当洗完澡,就“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觉得不仅洗掉了“身垢”也洗掉了心上的“荣辱”。
安国寺内设有韩琦当年的苦读书座。为了表示对这位先贤的怀念,苏轼先后写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梦韩魏公》等文。明末书法家董其昌题有“韩魏公读书室”横匾于上。苏轼在此还写有《安国寺记》、《安国寺浴》、《安国寺春》、《安国寺谈养生》、《应罗汉记》等有关安国寺的诗文。
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出资于安国寺侧购置一大方池,将买来的龟、鳖及鱼类在此放生,并亲书“放生池”三字勒石于旁,还将池塘取名为“苏子瞻放生池”。后来,清迁官僚徐惺过此,写下了《安国寺放生池记》,以追怀苏轼。

十八罗汉

5月1日还在工作,不失劳动人民本色

现存的安国禅林

部分图片和许多文字来源于网络文献。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武穴龙门冲,休闲度假好去处(2019.04.26)
下一篇: Wairake Track to Karioi Summit and Bridal Veil Fall (2019.05.11)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