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拉家常

作者: 谢宏    人气:     日期: 2010/6/20

饭后散步回来,天色已暗,路灯也亮了。一看手表,8点多了。望一眼我们住的房子,客厅有灯光呢。苏菲说,平常房东C太不开灯的。肯定是儿子或女儿来了。
进门探头再看,果不其然。C太的女儿阿E,坐在她母亲身边的沙发上。见了我们,也直起身子打招呼。然后去洗了苹果和橙子,切了,端进来让我们吃,边吃边拉家常。
算起来,阿E是第三代移民。她问我住得惯不惯。我说没朋友,有点闷。阿E说,现在还好呢,想当初,他们刚来,奥克兰市不大,人也少,一到晚上,路上连鬼都没一个,静得让人心慌,都想哭了。她说起初到此地的窘况。
当时这的华人少,连大米都按量供应的。有的人不了解,还是按中国来的习惯,每天买新鲜的做饭,等到没米没菜了,再去买,这才知道糟啦,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
周末,特别是圣诞节期间,店铺都不开门。有人就连吃了一周的鸡蛋!连一粒米都没进肚,你想想,对一个吃惯了大米的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的难受!
后来华人也聪明,开起杂货铺,延长服务时间,生意十分兴隆,赚了大钱。但现在,这生意就不如从前了,做的人多了嘛。
经过几十年,来这的华人多了,亚裔移民也多了,人一多,这里的生活习惯也有了改变,夜店多了,商场也多了,大商场周末也关门,但许多特色店是照常营业的。
话题转到打工方面,阿E说,懂语言是关键。她说刚来,一句也不会说,来了二十几年,现在五十多岁了,也只能说,写的能力差。有人来了许多年,至今还在学语言呢,要命要命!说起当前的劳工市场情况,我说看《先驱报》上的广告,似乎找工不难。
我注意到本地新闻栏目有则报道,说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为达至增加一千警力的目标,除了锁定本地十八岁的青年外,还于本周去英国,招募一百人来新西兰工作。
阿E说,难找的是技术工人。先前登这方面的广告,就一个页码,现在增加到好几个页码了。我问来的不是有许多技术移民吗?
阿E说,鬼呢,许多人都打着技术移民的幌子来的,来了什么也不干,或者是干不了,要么是语言不过关,即使过了,也懒成了人精,什么也不干还不算,更将家里的四个老人,从国内接来,享受这里的优厚福利。
这种现象一多,对中国来的人造成了负面影响。据说,现在的移民局在核准移民的条件上,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了解到苏菲是学园艺专业的,阿E说,你那么勤奋,干脆弄个暖棚种菜好了。苏菲说她哪有那么多钱啊。阿E说,先租呗。她有个朋友,没什么钱,先租了地,种温室蔬菜,一年收成下来,也赚了近十万新币,弄了几年,也算发了。在这里,西红柿是很贵的,苦瓜和丝瓜也特贵。
苏菲说,就担心价格掉了,加上这的人工又高,到时候亏了怎么办?还不如给温室花圃打工,旱涝保收,漂亮干净,也不用操心,工作之余,还可以玩个痛快。没说几句,就露出了玩家的本色,说起玩的事来,她马上眉飞色舞。我说算了吧,你还想做资本家地主!她被我说得大笑起来。
阿E说话的当儿,不时给她妈递上水果。C太呢,手上拿了水果刀,吃一口水果,插几句话,神态安详。
也许在她看来,外面的世界,与她关系都不大了,她奋斗了几十年,已经到了安枕无忧的年纪,在这样的谈话中,她更多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听别人讲故事了。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致新西兰华社的一封公开信
下一篇: 幸福的志愿者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