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展览, 中国留学及本地硏究生的课题集中于跨越中西文化的思考, 作为创作实践的美学依据。
题材多样性, 八十后易静薇以儿时的红丶蓝圆珠笔创作, 对八十后现状和性格特征的探讨, 不独是她
个体的创作寻根, 亦是八十后的集体艺术宣洩。谭叶紫以中国民国1912-1949 时期的美术字体设计理
念创作出三款中丶西字体来表达三位当代中国女性林徽因、张爱玲及宋美龄的性格特征,见字(体)识
人(性格)。刘荻娅以王家卫电影美学为创作灵感, 用摄影演译她探讨东丶西方电影观众对情慾的不同
文化理解和影像心理意识; 照片中的情与慾, 意境迷离。陈如怡的木刻肖像版画, 以1966-1976 年间政
治宣传海报的叙事方法及视觉元素来嘲讽及评论现今中国和新西兰的时事新闻,寓意, 入木三分 。张
菲璇的一条金鱼的儿童故事结合了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技法与元素,表达她对无字插画的创作感
悟;同時以鱼诠释她游戏于新环境的挑战中。陈倩用结合了中国和新西兰传统民族元素的黑白单綫插
图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 似梦犹真。费然的摄影寻忆,不言自说, 激起观众自身对儿时玩物的依恋心
迹。
日期及时间: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三下午七时至八时三十分
地点: WG Building, Wellesley Street East, AUT City Campus
(opposite Auckland Art Gallery and Governor Fitzroy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