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西兰万方集团,新西兰万国集团,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新西兰陕西海外联谊会, Paul Young 国际协办,上海艺翔文化传媒奉献的“2014 青曲社” 相约奥克兰—奥兰多中秋, 国庆双节相声晚会将于2014年9月5日(星期五)晚7点30分假奥克兰市ASB会展中心,Logan Campbell剧场举行. 10位相声演员们,将为奥克兰的华人,华侨朋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相声大餐。让大家笑口常开,渡过一个美好的中秋夜晚。
苗阜与王声的走红,让中国观众重新审视陕西相声人。不仅仅是陕西本土观众听他们的段子觉得亲切,外地观众也被他们带有陕西方言的节目逗得前仰后合。他们的走红让人们将眼光投到在陕西本土“野蛮生长”的相声从业者,经过多年潜心磨炼,他们都具备各自的特点,随时准备一飞冲天。他们准备充实,信心百倍,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从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出陕派相声发展的未来。
两个人从小就认识,从入行就开始配合,特别有默契。苗阜闹腾,王声儒雅,两人优势互补,创作能力都极强,擅长对新段子的演绎,发现新包袱,并对老段子进行改革。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王声极爱读书,学习能力也极强,苗阜曾是语言类节目的编剧,两人不用靠其他作者就能不断推陈出新。苗阜的表演能力强、面部语言与肢体语言比较丰富,而王声的语言又稳又准,恰到好处。
以苗阜为班主的青曲社扎根陕西,将陕派相声发扬光大。通过在北京卫视春晚表演《满腹经纶》,苗阜与王声在2014年初快速走红。通过在央视元宵晚会的表演,两人正式走向全国。难得的是,即便迅猛蹿红,苗阜仍然表示,将立足本土,将陕派相声的基础扎牢,着重于对老一辈相声演员与相声段子的整理收集与出版,有根的创作,才会有灵魂,有大本营的相声,才会培养出更多人才。
这对爆红的相声演员将率西安青曲社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相声专场。对于这次演出,苗阜认为青曲社的演员们已经准备充分了,我们不但为奥克兰的华人,华侨带来欢笑,也将充分利用这次出访的机会,结交海外新朋友们。他说,“接到演出的要求后,全社的演员们都很兴奋,也是想让海外的观众看看陕西的相声,相声艺术时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能够到海外传承中华文化,传播相声经典,是我们相声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次到新西兰,我们特意准备了不少新段子, 相信奥克兰的华人朋友们会喜欢的。”
在北京卫视的马年春晚上,苗阜、王声合作的一段《满腹经纶》受到观众热捧。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的《学富五车》更是让两人名气大涨。其实在西安相声界,两人早已是名符其实的中流砥柱。几年前,苗阜和王声出于兴趣创立了青曲社,“一开始是在茶楼演出,哪知道越说越好、场场爆满。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剧团,有了自己的剧场。”苗阜说。目前他们在西安的两个剧场,每周演出20多场,场场座无虚席。
为什么他们的相声有市场、受欢迎?苗阜说,其实他们采用的是相声传统技法,加上新鲜的元素。比如“有个愚公移山,玉皇大帝派人把王屋与太行一搬走,WIFI信号立马就满了”就很能说明两人的创作思路,“我们在想,相声要往前发展不能只说老段子,但是新段子不能被网络的段子牵着鼻子走,即使把那些新鲜的元素、网络的段子抽掉,相声也得立得住。”苗阜说,相声界有句行话,要说讲理的相声。以《满腹经纶》为例,用的就是“缝腿”的手法,一个人说开后,另一个人又能用扎实的基本功给“补”回来,提供足够的知识点和信息量。
谈到陕西相声跟京津相声的区别,苗阜说:“主要是表演的节奏上,可能我们陕西人说话都比较快,整体节奏也比较快。”他希望观众能够通过陕西相声来了解陕西的文化。此前,有消息称两人还要在北京成立青曲社分社。苗阜解释这个说法不准确:“我们是打算弄这么一个园子,名字还没想好,相声演出是其中一部分。主要还是展现陕西的一些传统文化特色,包括像凉皮和泡馍啊,这些都可以满足。”苗阜和王声的愿望是,能守住相声的西北大门,中兴西北相声,推广如道情、快书、快板、帽翅、吹火、顶灯等陕西当地曲艺。他们说,相声的行当要“打造牌子不打造人”,不能哗众取宠、不能投机取巧,关键在于将相声这门艺术流传下去,“为此我们推掉了大量和相声无关的节目,一个相声艺人就要做好本分,回归剧场、发展自己的创作。我们想要做相声艺人而不是明星,想把时间留在舞台上,而不是在火车上。”我们期待着他们的精彩演出和倾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