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频道

<灯树千光照,多彩中国年> (五)

   人气: 10253    日期: 2018/2/27



写在2018年(第十九届)奥克兰中国元宵灯节之前
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志耘
 
我们在庆祝狗年到来的欢乐、喜庆之中,又迎来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由奥克兰市政府主办的2018年元宵灯节将在3月1,2,3,4日四天于奥克兰市中心的博物馆公园隆重举行。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中心再次与主办单位合作,为今年的元宵灯会组织了一台连续四晚的精彩文艺演出. 今年的灯节已经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十九届了,为此,组织者们正在积极筹划和准备,力争给奥克兰的华人、华侨朋友和主流社会献上一个别开生面的灯节活动。今年,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糖人,米雕民间艺术家, 本地书法家参加元宵灯节的路演。
 
糖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糖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者都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制作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这个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等。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也很少去吃了。放久会变黑,也就自然毁坏了。 过去的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多卖到几块钱。有的地段由于外国游客居多(如北京什刹海的酒吧街),会卖到10块钱左右。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捏糖人。这门有600多年历史的手艺,在日本平安时代传入日本。经过一代代的创新和改进,最后形成了名为‘Amezaiku’的糖人制作手法,并在江户时代开始流传。在那个甜食还比较匮乏的时代,能买一个漂亮有甜蜜的糖人是很多普通人极大享受。;‘Amezaiku’的制作工艺相当考验匠人的技艺。一位出生于1989年的年轻人手冢新埋,在继承了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融入最新元素,将这个流传百年的技艺发挥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米雕起源于清朝乾隆的民间工艺,其实当时是古人科举考试时刻诗词文章,用来作弊的工具。如今,人们把祝福的语言刻在米粒上,再配以精美的饰物,作为美好情感的寄托。米雕工艺要求米上雕刻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顾名思义,米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所以有人也专门为米雕做了诗句:一颗米内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米雕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因为它不仅术其微小,还能在微小之中再现中华千年的文化艺术神采、韵味。每一件精微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同时,又缀满了我国微雕艺人们的心血。
米雕是我国传统美术工艺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上进行雕刻米雕
的,其作品根据雕刻内容多少来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雕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米雕第一人
闫交生,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吕庄村,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气功学家,收藏家,是中华硬笔牡丹创始人,闫氏一笔画创始人,被公认为中国米雕第一人。 自幼热爱艺术,悉心钻研,在书法篆刻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十岁左右创作的艺术作品即被选送参加市县各类比赛,并屡屡获奖。年过半旬,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游走于各大小城市的街头角落,其作品先后被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友人珍藏。
米雕大师东青
米雕大师东青,原名刘全发,甘肃庆阳人。曾跟随国际截拳道联盟主席魏峰博士学习截拳道,在绘画、书法、米雕及武术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东青大师可轻松自如地在大米上面刻出各种图画、各种字体的文字及伟人头像,与闫交生大师不同的是,东青每一件作品都不超过半个小时,灵感来了往往一气呵成,虽然比不上闫交生大师四十多年的深厚功力,但灵感来临之作,却称得上神来之笔。

春联(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
   
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1-2]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衷心祝愿各位华人朋友们羊年大吉,万事如意。 2018年灯节见!

主舞台节目咨询: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中心和志耘主席:0272274968, 09-6302595, [email protected] 






分享此页到:

上一篇:Whau 2018年新春多元文化节圆满落幕
下一篇:2018《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文艺演出首站奥克兰圆满落幕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