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任是无情也动人---浅谈宝钗

作者: 丛凌波    人气:    



    幼时读红楼,颇为鄙薄宝钗的为人,觉得她又虚伪又阴险,是拆散宝、黛姻缘的可恶的第三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宝钗的印象,就象贾政眼里的蘅芜苑,由“无味”渐渐转为“有趣”。
    从一个年轻女性的角度来看,她的品位、她的才情、她的涵养,甚至她处理自己和宝、黛三人之间关系的态度(仅限前80回),都是我所欣赏的。
    先来看她的居所。 蘅芜苑乃是“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待步入门内,“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第十七回)如此清幽的院落,可比神仙洞府,有谁住过?有谁见过?有谁听说过?宝钗就住在这里,并且把房间收拾的“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 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 衾褥也十分朴素。”(第四十回)诸位请看,这哪里象豪门千金的闺阁?分明是隐逸之士的寒舍!
    再来看她的装扮:“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八回) 她母亲说她:“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第七回) 她自己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第五十七回)并且“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第八回)
    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想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一句话。 虽有万贯家财,却不珠围翠绕;因秉倾城之貌,固敢素面朝天。小小年纪,似乎已经把富贵荣华看淡,举手投足之间,呈现曼妙姿态,一颦一笑之际,彰显无限风华。
    她的才艺更不必说了,要知道,她的父母是打算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入宫任职的。她博闻强记,多才多艺。其诗才不输于黛玉、湘云,理财犹胜于探春、熙凤。 她通医理、晓棋艺、谈禅论画皆头头是道。她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处身于关系复杂、矛盾重重的荣国府,她显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赢得上上下下一片赞扬之声,就连把她当作情敌的林黛玉也和她前嫌尽释、推心置腹。如果这一切都出自真心,这需要怎样的度量和胸襟?如果是假意,又需要何等的心计与手段!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能够如此从容淡定的对待生活,这既与天生的性情有关,又和后天的教养脱不了干系。经历过家道中落的无奈,体验过孤儿寡母的艰辛,她已经把什么都看开了。心已通透,性已空灵,因而待人接物,不温不火,不卑不亢,那种种成熟的韵致,实在是曼妙动人。但是她又并非超然物外,与黛玉相比,她是入世的,在她的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男儿应有的志向,她若是男儿,定然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她生为女儿身,不能“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不过,她虽不能亲自实现这一理想,却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所以她时常规劝宝玉读书,“留心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说明她对宝玉的确是有一番情意的。正因如此,她才会在宝玉挨打后,托着一丸药前去看望,并说出一番对于她的身份而言略显失礼的话: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第三十四回)

又会在夏日午后独自来到怡红院,上演了一出风光旖旎的“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且被黛玉、湘云瞧见:

    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第三十六回)

甚至连她的哥哥薛蟠也说她: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 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 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第三十四回)

偏偏宝玉不争气,整日混迹于女儿堆中,不肯好好读书作学问,令得她徘徊犹豫。宝玉因为她经常说这种“混帐话”而同她生分(第三十二回),她又何尝不是因为宝玉的不思进取而对他失望?宝玉与她理想中的人物相去太远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她对宝、黛二人的亲厚,往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然不想再在这场爱情游戏里角逐,又何必再和黛玉为敌?于是在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我一直认为,以宝钗的世故和心机来说,她如果想赢得黛玉的尊重与认可,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根本不必等那么久,毕竟,黛玉是那样率真的一个女孩子。可是她迟迟不肯,自然是她心中对宝玉还怀有幻想的缘故。宝钗亦有情,只是她的情与黛玉有太大的不同。
    黛玉那样的女子,痴情而决绝,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生老病死,都系于爱情之一线,爱情就是她的全部,爱情就是她的信仰。这样的爱情有三个特征:强烈、疯狂、毁灭。这样的爱情放到书中很美,可是放到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受得了?那样的痴情,男人是承受不起的,就象《东京爱情故事》中的丽香,即便她坚强的活下去,留下的也只能是含泪的微笑。这就是知识女性的悲哀,爱的太浅了,觉得不够味儿,爱的太深了,又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爱情里,是女人最大的幸,也是女人最大的不幸。幸与不幸,全在于她所爱的那个男人的感受,这是何其危险的事情!
    宝钗是理智的,她不会让自己迷失在爱情里,因此她的言语行动进退合度,矜持而不忸怩。即便是她积极入世的心态,也并没有错,错的是她没有遇到与她志同道合的人。常常想,她理想中的男人应该是那种具经世济国之才,有鸿鹄高飞之志的人物,若能遇到那样的人物,她必定能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人无完人,宝钗的白璧之上也有微瑕。世人对宝钗的不满,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是在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里,宝钗扑蝶追到滴翠亭边,无意中听到亭子里边小红和坠儿的对话,在即将被她们发现的时候,施展一招“金蝉脱壳”之计,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听墙根儿的嫌疑嫁祸到了黛玉的头上。
    第二件是金钏投井后,宝钗安慰王夫人时说的那番话: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从她处理这两件事情的手法上看,有意也罢,无心也罢,都显示出她无情的一面。而她的无情,多半是后天驯化的结果。没有人天生是淑女,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有一副冷硬心肠,有得必有失,她从一个“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第四十二回)淘气女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淑女,其代价便是泯灭了童心天性,
    封建礼教就如同她发病时常吃的冷香丸,慢慢消解着她从胎里带来的那股“热毒”。冷香丸是什么?且看宝钗自己的介绍: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第七回)

里面提到的四种花均为白色,其花蕊都有清热之效,雨露霜雪又皆寒凉之物。此外,白糖败火,黄柏解毒。因此,这冷香丸便成功的消解了她体内的“热毒”。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那晚,宝钗抽到的是一只牡丹花签,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首诗出自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原诗为:

            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

牡丹为百花之王,素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宝钗气度典雅,也只有牡丹堪喻。“淡极始知花更艳”,她应该是一株冰肌玉骨的白牡丹,花枝摇曳间,雍容风范尽显,无情,却动人。



手机版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猎狐

------------------------------------
    - 释

------------------------------------



上一篇:豁达的境界
下一篇: 也谈紫鹃


新西兰房地产


[文章搜索]

:::::::
所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版权人,特此声明。
:::::::
 

澳纽网有赖您的支持,感谢您的意见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