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不少大人气呼呼地对孩子这样说:“语文书都读不好,还看什么闲书?”
奇怪了!阅读居然是好孩子的“特权”?成绩差的靠边站,因为——你不够“资格”!
要是一心只读“语文书”能让孩子学业进步倒也是件幸事,可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还会出现一种“熟练的无能”——沉溺于曾经有过的知识经验,学习环境稍有变化便陷入死局。集中的强化没有帮助他们获得宝贵的财富,反而戴上了捆绑思维翅膀的枷锁!
从教十多年,一个又一个事实告诉我:凡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大多在学习上遥遥领先。阅读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伴侣,而且,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是离不开它。就像敏感度差的底片在曝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一样,他们的头脑更加渴望智慧之光给予鲜明长久的照耀。
学习是一种智力生活,需要广泛的背景支持。伴随着难度和广度的延伸,学习的材料日益复杂。如何让知识与生活架起桥梁?如何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如何牢固地记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知识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掌握。阅读首先就能引领孩子进入深层的思考,帮助他们获得深刻的印象。书读得多,思维的嗅觉才敏锐,思考的线索才清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会一览无余。经常做这样的智力体操,孩子的头脑才会有旺盛的活力。
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老师很受“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的欣赏。这位教师不执教人文学科,却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数学书籍。比如在教方程以前,他让学生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阅读——了解各种引人入胜的方程故事。通过阅读,孩子们深深体会到方程的有趣和奇妙,对即将进行的学习产生了热切的向往。
苏霍姆林斯基本人也曾收集了约200道民间应用题,编写了一套名为《给思想不集中儿童的习题集》。书中每一道习题都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脑筋故事,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特别提到这本习题改变了许多学习困难学生的命运。
学习越是局限,思维越是迟钝。如果知识在脑海里只是死的“货物”,纵然“储备”丰富也无法“投入运转”。阅读的过程如同不停地给思维“点穴”,只有孩子心中有了层出不穷的疑问,对一切变得灵敏起来,才标志着孩子的心智在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