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慈母多败儿,这话我看实在。但为什么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那么慈呢?一位青年对我说:“这是天性。”我一听,心想不能这么说,如果青年们都这样认为,不是助长了孩子们对母亲的依赖吗?也降低了母爱这种伟大精神。后来细想,这青年说得也没错。虽然我不是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不能阐释更深的道理,但从女士们的口中听到:“自己生出来的孩子,怎么不爱?这是自己的骨肉啊!”这些话时,就明显地感受到其中隐含的天性了。
由于天性,母亲的爱常常超过了正常的底线,变成了溺爱。也许是这个缘故,古来树立的经典的母亲形象,是柔中有刚的。《三字经》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使儿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孟子不认真上学,厌倦而归,孟母则引刀将自己纺织的布匹割断了,以教育孟子。孟子从小感悟,勤业于师,成为圣贤。岳飞的母亲送子应征服役,在儿子的背上用针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后来岳飞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抗金大将。这些既苦心又忍心的教子方法,一般母亲是难以做到的。
也许是天造地设吧,慈母而严父。父亲的严,我看也是“天性”。历史自从形成了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父亲是家庭经济生活中的支柱,赡老育幼,沉重艰苦的生活担子,铸造了他严厉勤奋的性格。他对孩子的爱,倾注在使孩子经得起生活磨炼,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这一方面,当然也会有超越严的底线,成了严罚。
孟子父亲早丧,母亲肩负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也造就了她这种既苦心又忍心的教子方法!阴阳结合,刚柔相济,构成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姿百态。在慈母严父矛盾中,不断调整,力求均衡、和谐协调,使我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家庭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