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去看望一位律师合伙人朋友。他刚刚打赢了一个案子,赚了个盆满钵满。“给你看样东西,”他神秘地说。
“这个!”——那是一个由棕色丝线拼接起来的钱包,“我亲手做的。”
他等待着什么。可是,我应该怎么反映?赞扬?比起酗酒吸毒来说,做钱包相当不错。可是,我的
朋友慧黠、灵辩、受过高等教育,却要从缝钱包里获得幸福感,我不由得有些悲哀。
我在读麦克·盖茨·基尔的回忆录《星巴克如何拯救了我》时,也有同样的感觉。他的人生好像电影剧本:身出名门,纽约客专栏作家布莱丹·基尔是他老爸。耶鲁大学毕业后平步青云,在沃尔特·汤普森的公司里做到高层,几十年来在广告界叱诧风云。然而,53岁那年,他突然惨遭解雇。此后的十年间,他生意破产,婚姻破裂,因为有第三者所以华衣美屋尽失,孩子们也与他反目成仇。他独自一人住在租来的独室里,没钱上保险,却又诊断出患有慢性脑瘤。他的生活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且还是陡坡。可是,就在64岁生日前几周,因缘际会,他在星巴克获得了一份工作。就在学习磨咖啡豆、做卡布奇诺、打奶泡的过程中,他说他重新站了起来,并且懂得了幸福和生活的意义。
在星巴克(和他曾经工作的地方比起来何其渺小),他一边刷厕所一边回忆着和名人们打交道的日子。他发现童年时代,父母对他疏于教导,长大之后他对于阶级名利都有偏执。还好他回到了生命的原点,一切重新开始。他在星巴克工作了一段日子,试着敲碎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的坚冰,他发现,已经是普通人的自己,因为一无所有,反而靠着自己养活自己这件事,获得了孩子的尊重。而以往那些梦幻的华丽的虚荣的日子,在直面真实的人生时,已然灰飞烟灭。
这位曾经的高层、老板,如今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平起平坐。他说:“在星巴克里,我学会了把自我变得渺小。”看来,他已经完全忘却了曾经那个高大的自己,顺利地适应了他当下生命中的角色。
也许,我在心里默默取笑的钱包,也在默默地取笑着浮华的生活。如果安于平凡能让我们找到活着的意义与幸福,飞黄腾达过又算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