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是厨师现炒的、热乎乎的美味佳肴,实际情况却是,当你通过手机下了订单,有些商家便将冷藏已久的菜肴包拿出来,通过微波炉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复热,几分钟的时间,一道热腾腾的宫保鸡丁,或者是红烧牛腩,就可以出锅了。然后装进塑料餐盒,通过外卖员送到你手中。
记者在网上搜索,找到了多家生产菜肴包的食品企业。随后,记者以餐饮店老板的身份,找到一家菜肴包经销商。他们代理的菜肴包,一共有25种菜品,单价从4.2元到8元不等,涵盖粤川湘多种热销菜系。
▲菜肴包菜系齐全
菜肴包生意火爆
餐厅销量可翻倍
经销商介绍,一包菜肴包,普遍是200克左右,刚好就是一份外卖的菜量。
经销商说,在餐饮行业,菜肴包早就不是秘密了,尤其外卖店,则更加普遍。以一家普通个体小餐厅为例,如果餐厅自己备料,一天顶多接两百多单外卖,但如果使用菜肴包,就只需要准备米饭即可。那么这家餐厅销量便足足可以翻十倍,一天至少能卖出2000多份外卖。
菜肴包经销商称:“现在用菜肴包做菜的大部分都是快餐店和外卖店的。说实话你请厨师的话,一个月也要七八千到一万多块钱,你还不如拿这个现成的。”
你吃的外卖
可能一年半前就做好了
普通食材在冰箱里的保鲜期也就两三天,而菜肴包的保质期动辄半年到一年,比如下面这款菜肴包,保质期更是高达18个月。
换句话说,你吃的外卖有可能是一年半前就做好保存的。记者留意到,经销商向记者展示的两包菜肴包,生产日期都在2020年10月份。
当被问及是否会不新鲜,经销商表示这个日期很正常。
不仅仅是外卖,有些餐饮店的堂食,也采用了菜肴包的模式,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翻台的效率。
对于餐饮店来说
使用菜肴包自然是利大于弊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
能不能接受菜肴包的模式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绝大多数受访对象都没听说过菜肴包,以为自己点的外卖,也就是商家现做的。
#
市民一:我认为如果我们想吃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在家里热一下,也没有必要去餐厅吃。
市民二: 我自己是一个很喜欢做饭的人,我觉得菜肴包是对做饭的一种侮辱。东西一定要是新鲜的,菜肴包还不如隔夜饭。
也有部分市民,对菜肴包的模式,表示可以接受。
#
市民三:只要安全健康的那种厂家,应该问题不大。就怕那种三无小厂做的。其实速食行业很多也是有添加一些配料,我觉得菜肴包和那种配料包的差别不大,方便快捷并且也比较经济。
市民四:如果这个冻肉,吃了对健康没有特别的影响,那也还可以接受。
其实说白了
菜肴包就是速冻熟食
↓↓↓
业内人士介绍,上个世纪20年代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试制成功后,速冻加工食品随即问世。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包括菜肴包在内的速冻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也就是说,菜肴包并不是新产物。
相比起传统餐饮模式,菜肴包有很多优势。一般来说,菜肴包先由工厂半机械化地一次性烹饪好几百甚至上千斤的菜肴,然后再将这些菜肴进行真空分装,每包重量大概是几百克,最后再将这些菜肴包速冻保存,冷链运输销售。吃之前,只需通过微波炉加热或者是水浴加热即可。
对于餐饮零售企业而言,这样的餐食,既解决了厨房占地面积、油烟以及大厨难求等问题,也保证了菜品稳定的质量。因此,菜肴包有着良好而广阔的市场基础。
像超市热卖的速冻包点、小吃
消费者早就习以为常
可为什么到了菜肴包这里
反倒很多市民难以接受呢?
很大的原因
就是消费者认为自己被欺骗了
以为是现做的菜品
没想到却是工业化的速食产品
那么,应该如何规范管理菜肴包呢?
律师:商家应注重消费者知情权
明示商品信息
现实中,很多外卖商家的宣传非常“高大上”,将鲜美的食材、可口的饭菜和华丽的介绍通过外卖平台展示给众多消费者。有律师则表示,推行“菜肴包”式外卖的商家,理当注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适当方式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
律师潘翔表示,消费者在知悉是菜肴包制作的菜品之后,他是否愿意消费或者购买,是消费者自己的事情。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消费者自己来行使。如果没有如实披露,就会误导消费者,影响他们的判断和选择。
专家建议,一些生产企业也可以借鉴明厨亮灶的方式,在重要的生产环节安装摄像头,一方面便于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职能部门的监管。
来源: 深广电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