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会对癞蛤蟆有好感。郑板桥还是文学青年时,对徐文长崇拜得五体投地,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扬州八怪”再怪,也没怪到自称“徐青藤门下癞蛤蟆”的地步。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常规还是在非常规的价值观念里,癞蛤蟆都不是什么正面形象。
说了这么多,记者不过是想表达以下意思:英雄的广东人民是没什么做不出来的,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蟾蜍火锅,闻香下箸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我们对癞蛤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丑陋外表和学术解释上,“癞蛤蟆学名蟾蜍,脊椎动物亚门中的两栖纲动物”,还有就是蟾酥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北京同仁堂的“六神丸”配方中,第一味是牛黄,第二味就是蟾酥。
老实说,青蛙笔者倒是吃过,但还从来没有“染指”过癞蛤蟆。蛤蟆是精华还是糟粕,没有调查过,就没有发言权,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去实实在在地吃一回。
椒盐蟾蜍,美味养颜
现实和梦想之间
日前有读者“报料”:石岐惊现以吃蟾蜍而闻名的馆子。笔者循迹来到岐头,果然发现了一间其貌不扬的餐馆,其外墙玻璃贴着“蟾蜍火锅”几个大字。步入其中,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心下正纳闷,朋友却是懒得瞅菜牌,马上吩咐下单:“清汤锅底,六斤大蟾蜍,一开四。”原来朋友已是“识途老马”。
俄顷,锅底“驾到”。所谓的清汤,是由红枣、杞子等药材熬制。较之常见的锅底,清汤锅底可谓清甜滋润、补而不燥。蟾蜍是一早就处理好的,已经放在清水里泡了不短的时间。端上来时,只见蟾蜍肉质泛白,体型明显比青蛙粗壮。记者将蟾蜍肉放进清汤锅底里灼熟,趁热送进嘴巴里。清甜可口,风格新鲜,众人于是不再多言,就着面前一锅热辣辣的美味佳肴,“呼哧呼哧”地吃个不亦乐乎。在整个用餐过程中,我们一直称主角为“蟾蜍”而非“癞蛤蟆”,原因很简单,为了让自己在心理上易于接受。
蟾蜍肉质泛白,体型明显比青蛙粗壮。
蟾蜍也有“小资”情调
据餐馆的大厨介绍,蟾蜍的主要做法有打火锅和椒盐。新鲜的蟾蜍肉细嫩香滑,比田鸡美味数倍。不过,总是有人对蟾蜍肉比较抗拒,认为此物有毒。其实只要将蟾蜍皮剥去,血放干净,就可以放心食用。据说在我国台湾省的苗栗地区,当地人素来有吃蟾蜍肉补身的习惯。席间,笔者竟然在这小小的餐馆遇见好几位媒体同行,看来蟾蜍的魅力着实不可低估!
同行的几位小姐吃起蟾蜍来“巾帼不让须眉”。究其原因,一方面蟾蜍肉味道美味;另一方面,蟾蜍肉能治好青春痘,有美容之功。许多美女脸上长了痘痘,连忙寻觅食疗妙方,前来此地大啖蟾蜍。中山没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先例,到了这里,刚好把主谓颠倒一下,可谓“天鹅想吃癞蛤蟆”。
在虎纹蛙、林蛙等保护动物被禁止食用之后,吃蛙已经成了城中的敏感话题,我们就来吃一下这些名贵蛙类的同宗——蟾蜍吧!有一个嗜食如命的仁兄曾说:“吃熊猫犯法,我吃奶牛总不犯法吧?”熊猫和奶牛,仅仅在皮肤颜色方面有可比性。蟾蜍,不仅和其它蛙类神似形似,而且在一番深入“了解”之后,大家便可找到许多大快朵颐的理由。
小资料: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蟾蜍全身都含有毒素,尤其以耳朵后面的唾液腺、皮肤、内脏毒性最强,肌肉的毒性较弱。我国台湾省的苗栗地区,很久以来就有吃蟾蜍肉补身的习俗,但把它做成大众化美味佳肴的则数广东人为先。
特别提醒:蟾蜍肉鲜美甘甜,但在烹制时千万要慎重,否则有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记者 汤倩铠 桂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