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收到几条粉丝留言: “最近几年越来越觉得为爱鼓掌没什么意思,ta不提我想不到,ta主动要求,我其实也没什么兴致。我是一个人吗?这算不算是性冷淡啊? “不想做爱,是病吗?KY能不能写一写?”
这些留言引起了编辑部的讨论。有作者提到,她的朋友新婚燕尔、浓情蜜意,居然大半年做不到一次爱;有作者想起之前看过一份调研,说到年轻人真实的性生活数量比人们以为的要少得多(Twenge,
2017),“不想做爱”的情况并不罕见。 还有作者认认真真去查了DSM-5中关于“性冷淡(inhibitedsexual
desire)”的介绍,发现它是一种需要综合各种症状才能下诊断的疾病,这些症状包括:是否持续6个月以上在超过75%的性经历中没有或很少有性快感、是否持续6个月以上对性活动不感兴趣且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等等。 粉丝们所说的“不想做爱”,并没有到“性冷淡”的程度。 当代年轻人因为哪些原因“不想做爱”?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多久一次性爱才是“合适的”?无论你是自己提不起“性致”,还是发现你的伴侣“日渐冷淡”,你都会需要今天的文章。
01.“没有性欲”、“宁愿看porn也不找人”……“不想做爱”到底有哪些表现? 我们在KY粉丝中发起了一项调研,共回收126份问卷。
注:本次调查使用的随机样本来自KY粉丝群体,若以此数据推论其他群体的情况,可能产生偏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家在说自己“不想做爱”的时候,其实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缺乏性欲望(sexual desire)
没有性动力(sexual motivation),也就是即使有欲望也不想去做
做爱时感到疏离,“突然不想要”、“无法全身心投入”
我们发现,性欲望缺乏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42.86%的被访在过去一个月中只有过1、2次做爱的欲望,甚至完全没有;而ta们之中的64.06%表示,过去一个月中,自己自慰的欲望也只有1、2次,甚至更少。 而对于这样“低欲望”的生活,许多人似乎习以为常。49.21%的被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自己两三年“不开张”,甚至觉得一直不做爱也没什么关系。 另外,还有不少人有性欲却也不想做爱。在过去一个月内产生过性欲的被访中,30.19%表示,自己更愿意通过自慰、看“小黄片儿”等个人的方式满足性欲,而不是做爱。 不仅如此,做爱过程中“突然不想要”、“无法全身心投入”,也是一部分人不想做爱的表现。在全体被访中,有87.30%表示自己曾经历过做爱过程中“突然不想继续”的情况;
而更多的被访(91.27%)则有过“做爱过程中无法全身心投入”的经历。
某位受访小姐姐就直白地告诉我:“做着做着没感觉了,能差点睡过去……”(默默心疼小姐姐的伴侣三秒钟。)
02.“游戏太好玩”、“累到没欲望”……五花八门的“不想做爱”原因,你是哪一种? 一部分人不想做爱的原因与ta们的性取向相关。 例如,ta们在性取向上可能认同自己是无性恋者,本身没有性欲或性欲低下,也认为其他人是缺乏性吸引力的。而更多的人不想做爱可能是源于ta们的性耻感(sex
shame)。 性耻感是指我们因为性感到的负面情绪,比如羞耻感、负罪感、焦虑感等。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性耻感与性欲望是显著相关的;当人们的性耻感较高时,ta们的性欲望通常较低(Woo, Brotto &
Gorzalka,
2010)。 这并不是因为性耻感会直接降低性欲,而是性耻感让我们感觉不到与性相关的想法、感觉。有学者将性耻感比喻为“覆盖在自然反应之上的黑色涂层”,自然的性欲、性反应仍然存在,但它们被掩埋在羞耻中,我们感受不到。也就是说,不是我们真的“不想做爱”,只是我们感受不到自己“想做爱”(Keller,
2018)。 而更令人遗憾的是,研究者们发现,性耻感未必会随着性知识的增多而降低(Woo, Brotto& Gorzalka,
2012)。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学习丰富的性知识,能开放、中立地看待性行为,我们仍可能继续对性感到不舒服、别扭,并因此还是“不想做爱”。
就像那些考了驾照却依然不敢开车上路的人……(此车非彼车) 性耻感的影响也会出现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不会因为提议“今天出去吃饭”或“明天一起去看电影”而感到压力,却很难自然轻巧地说出“晚上要不要来一发?”。有的人会感到,先提出“想要”意味着承担更多的压力,觉得羞耻,怕被对方拒绝或调侃。而当两个人都羞于做先提的那一方时,ta们的“啪啪啪”一旦停下,就永远停下了……(开个玩笑) 也有一些被访表示:我也不是完全不想做,但这事儿分人。也就是说,想不想做爱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做爱双方的关系是否足够亲密。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你和对方并不够亲密、不够信任,所以你不想和对方做爱。 不管是和伴侣做爱,还是去约一约,性爱都意味着最彻底的自我暴露,而在另一个人面前暴露最真实的自我,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所以,许多人的不想做爱,是不想跟“这个人”做爱。ta们可能觉得约来的人不可信,又或者感到跟现在的伴侣还没到那一步,所以无论对方明示还是暗示,自己都感觉“不太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你和对方亲密、稳定,你就不会“不想和对方做”。
因为有研究发现,想跟对方做爱的感觉,会在关系开始时比较强烈,而在关系趋于稳定时弱化甚至消失。这是因为,做爱常常被看作亲密关系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能做爱,意味着彼此身心融合、亲密无间,更意味着对彼此的承诺。因此,当双方都很想让关系更进一步时,ta们都会很想跟对方做爱,但当你们确认眼前的关系已经是稳定、完整、亲密,你们对做爱的需求就会降低(Gonzaga,
et al.,
2006)。 而且,对于那些感情稳定的伴侣来说,“做爱的程式化”也是ta们不想做爱的原因之一。我们总会说定期做爱有利于关系,但当亲密度、熟悉感增加,人们在做爱时的新鲜感、刺激程度就会减少,做爱因此变得无趣,人们对做爱的热情随之降低。因此,只是“定期”做爱并不会增加亲密度,反而会让彼此厌倦这种关系里的“流程”(Durvasula,
2019)。
也有被访提到,自己不想做爱不是厌倦对方,而是觉得一个人的性比两个人的性更容易。做爱能否“爽”到,对方是否在状态很重要。如果对方不在状态,性体验很差;如果对方明明不想做还“努力”,我们又会内疚。而自慰就简单很多,只要自己在状态就可以“爽”。 *现代的生活环境其实也抑制着我们做爱的欲望。 我们有很丰富的获得快乐的途径,看小说、打游戏、打球、追星……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想获得快乐时根本想不到做爱,就算想到了,也会觉得,与这些娱乐手段相比,做爱着实麻烦。 我不想做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嫌麻烦。要清洁、要花力气、要戴套,还要照顾到对方的反应。虽然性爱确实很舒爽,但为了获得这份舒爽,要处理前面这么多事,性价比太低。打把王者它不香吗?为什么要做爱?
——女,30岁
另一方面,这些娱乐方式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我们的性欲。有研究发现,前一天多睡一小时,第二天做爱的可能性会增加14%(Brotto,2018)。可是游戏那么好玩、爱豆那么好看,谁能轻易丢下它们去睡觉呢?
而最扎心的不想做爱的原因,恐怕就是一个字:“累”。 “累到没欲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我们好像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面临着更重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焦虑自己的学业、事业、家庭和未来:有那个闲工夫就该冲一冲KPI,做什么爱;天天加班,自己都睡不够,还睡别人? 这种情况下,做爱被我们挤到了最边缘的位置。The
Atlantic的资深编辑Kate
Julian就曾经写道过: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胜过欲望,我们相信自己会死于没有收入,或睡眠不足,但不会死于没有性生活。
03.多久做一次“最合适”?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那些有过“不想做爱”感受的被访中,有47.27%因此产生过困扰,比如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了什么问题,或感到亲密关系被影响。 而不仅是我们自己为此感到困扰,学者们也对于年轻人不想做爱的现状感到忧心,甚至将之称为年轻人的“性衰退(sex
recession)”。
这种说法的潜台词其实是: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性,对性感兴趣才是好的(Reese,2019)。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性爱未必能提升幸福感。有学者在对比了不同人群的性生活频率和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后发现,只有对于正处在亲密关系的人来说,性爱才会显著提升幸福感。对于没有在关系中的人而言,做多做少跟幸福感没有显著关系。 而且,即使是在有亲密关系的人当中,性爱与幸福感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做爱频率低于一周一次时,做爱能提升情侣的幸福感,
但做爱多于一周一次时,做爱的多少跟幸福感就没有显著关系了(Muise, Schimmack & Impett,
2016)。 所以,攒攒力气一周一次,“性”价比最高! 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于做爱的兴趣本来就是波动的,也就是说,并没有所谓“正常的(normal)”性欲频率这样的说法(Reese,
2019)。当我们怀疑自己“不想做爱”是不是不正常时,已经在增加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而能够享受性爱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对于性爱没有负担和压力。所以,如果你真的觉得“不想做爱”是一个问题,想要好好享受性爱,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接纳自己“不想做爱”的现状,不再为此感到焦虑。
说到底,想不想做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就算当下人们确实对性更加开放,年轻人也越来越敢于谈论性、追求性、享受性,但如果你不想做爱,也不意味着你就是奇怪的、古板的、有问题的。如果你再不因为别人都想做爱,而觉得冷淡的自己“不正常”,你也就能在自己想做爱的时候顺应心意,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