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新知

“无欲无求”也是一种生活

   人气:     日期: 2006/4/9

  圣人曾说过“食色性也”,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常的性欲,性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最近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如今对性毫不动心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一份针对1.8万人的性习惯调查显示,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性方面没有兴趣。对此《新科学家》杂志记者西尔维娅·韦斯特法尔指出,无性的生活不一定有缺陷,这样的人也不是性无能。没有性欲也是一种性选择,不应被忽视。

  摘自/《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作者/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 杨大中
   
  各国都有无性族

  在美国,“无性分析与教育”网站于2001年建立。它是美国第一个面向无性族的网站,创始人是美国密苏里州22岁青年戴维·杰伊。在这个网站上,无性族大声捍卫自己的无性生活权利:“女人不能让我产生快感,男人也不行!”目前,该网站在全球已拥有1200多名注册会员。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类学研究专家朱丽叶·里克特发现,在她调查的2万人中,6%的人宣称他们从未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朱丽叶指出,除去因宗教、爱情信仰等原因而自愿禁欲,以及因疾病而无法过性生活的人以外,很多人的确生来就对发生性关系没有欲望。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博特从1999年开始关注无性族生活。她指出,没有性生活,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想要。

  在我国,去年由吉林省长春市一家“无性家庭婚介所”开张而热炒起来的无性概念,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笔者还找到了一个国内无性族的“无性婚姻网”。稍有不同的是,我国无性族主要指的是因疾病原因而无法过性生活的人群。

  无性族也分三种

  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将在爱情中排除性欲,只追求精神上依恋和满足的现象,称为“精神恋爱”。通常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感情笃诚的情侣长期分居,老年夫妇对性的需要十分淡漠时,人们才需要精神恋爱的支持。

  不过,在悉尼大学学生21岁的克丽看来,无性生活却是她从小到大都在过的生活方式:

  克丽从来不知道接吻的感觉,也没有自慰的习惯。当她的好朋友开始对男孩子着迷的时候,她却无动于衷。十一二岁的时候,她一度认为自己是“晚熟”;过了青春期,她又怀疑自己有同性恋倾向;直到现在,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确与众不同,因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无法引起她的性欲。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失去了健康的性欲。29岁的小杨(化名)是在长春无性家庭婚介所登记的第一人。他在19岁时因为意外遭遇电击,不幸将输精管击至折断,自此失去了性能力。怕父母伤心,他不敢将这一情况告诉家人,还在父母催促下结了婚。不过,无法过性生活让这段婚姻很快结束,为此,他想通过无性婚介找一个跟他一样没有性欲的伴侣。

  第三种情况出现在日本。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日本“无性夫妻”现象也越来越多。不过,是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紧张让很多上班族性欲降低,甚至丧失了性需求。

  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罗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东尼·博盖尔特指出,到目前为止,无性生活是否健康仍存在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道理。

  性欲是个模糊概念

  现代性科学研究表明,性行为在本质上是综合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现象。人们参与性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肉体快乐,在此基础之上,才是稳定家庭的黏合剂,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正常与否。

  不过,性欲又是一个模糊概念,无性生活到底健康不健康,现在仍很难解释。应该说,对于因为疾病等生理因素而无法过性生活的人来说,精神恋爱的做法的确具有进步意义。

  对于生来就没有性欲望的那1%的人来说,勉强过性生活可能反而不利于健康。

  但是,对于因为两地分居、工作压力大而逐渐丧失性欲的人来说,最好还是先求医,确定自己是否真的不需要性生活,然后决定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手机版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仅供参考,澳纽网对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篇:女人裸睡的四大好处
下一篇: 慢性病是亚洲“头号杀手”


[健康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