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會剛好成立65周年了!」一位八十多歲新西蘭的老華僑楊先生爽快地回答筆者探詢的問題。
新西蘭早期成立的華人社團,其中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組織成立的「新西蘭華僑農業總會」,在新西蘭老一輩的華人華僑中無人不知曉。這個具歷史淵源的新西蘭華僑蔬果種植業的組織,現在,若有人在老一輩的華農面前撩起,便會令人追憶華僑辛酸的往事,頓感唏噓。
祖籍中國廣東省番禺縣,新西蘭第四代愛國華僑楊湯城,為了不忘新西蘭華僑歷史的教益,九十三歲前所做的筆錄和口述(由丁身尊整理)一本《新西蘭華僑史》書籍,於2001年三月發行。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較為詳盡地了解「華農會」成立前後的歷史。
華農會成立的歷史淵源
大約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西蘭洋人蔬菜種植者成立農會組織(華人稱為「西農會」),一次召開會員大會時,奧克蘭華人農民黃詠沂等三人也出席了大會。會議作出的決定多是偏護洋人的利益。黃詠沂站出來發言,指出會議沒有照顧華人農業的權益,殊不公平。於是引起爭論。後來會議限制黃詠沂滔滔雄辯的發言,甚至誣蔑為「搗亂」,要逐他出場。黃感到孤掌難鳴,遂憤懣退出會場。
為了華農的根本利益,黃詠沂造訪了當年中國駐惠靈頓總領事汪豐、副領事余職慎,商討對策。籌劃組織一個包括全新西蘭華人農業種植者的團體,對付當時面臨的困境。號召新西蘭各地華人農民為爭取自己公平的權益,得到響應,紛紛組織「華農分會」。在各地分會組織就緒後,於1942年7月在首都惠靈頓舉行代表大會,決議成立「新西蘭華僑農業總會」,屬下各地統稱分會。選出黃詠沂為首任總會會長。正式注冊立案。展開會務,與政府等各方聯係。
華人農民有了自己的組織,西農會開會員大會邀請華農會代表出席。會議各執一辭,西農會仗人多勢眾,頻向華農代表施壓。最後,華農代表離場,召開自己的大會,商討對策。這時,西農會主席要求單刀付會。他提議成立一個中央委員會來統轄中西兩個農會,委員共十六人,各方選派八人出任。另設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規定全由西農會選任。這實屬不平等的安排。華農會為了取得擁有發言權,忍一時之氣,便被誘脅接納。在往後的菜價談判中,總是吃虧的華農總會,只能維護了華農的一點點利益。
華農總會起了凝聚華農的作用,黃詠沂會長深慶得人,會務日隆。為了各分會互通訊息加強聯系,總會幹事以手寫油印的方式出版《僑農》中文小報。不久,又從香港購入一批鉛字,由學貫中西的陳中岳祕書等人負責編寫、排版交付洋人報館印刷出版。這樣,《僑農》月刊便由手刻油印進而為排版鉛印出版,這就是新西蘭最早的中文小報了。
《僑農》刊物十多年來,經歷人士更替、會費短缺和種種的不幸,最初由月刊改為雙月刊、季刊等出版,後來,被迫停刊了。
衝著尋寶踏荒草泥濘
幾位支持僑聯籌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和徵集藏品新西蘭工作小組成員,就是衝著尋找華農總會出版《僑農》月刊有關的東西,如油印機、排版鉛印前的工具、中文字盤和《僑農》刊物、文件等等,而多次拜訪華農總會的有關人員。爭取這些反映新西蘭華人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具有價值的東西,贈送給籌建中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對新西蘭華人發展史能夠有多一些的了解和認識。
2007年十月二十四日下午,黃少琴、劉必義、蘇鞚i、徐國铡⒘执ǖ裙ぷ鹘M人員再一次冒著綿綿的春雨,驅車前往奧克蘭南郊Pukekohe,去探訪Bombay幾位華僑農民後裔的家庭,目的為了挖掘藏品——有新西蘭華僑歷史價值的「寶物」。
一行人來到現任「華農總會」會長楊繼洲的農場,在楊會長熱情引領走入屋裡,一眾上了年紀的華僑親友知道我們來「尋寶」,已聚在一起給我們打氣。
很快,一行人「馬不停蹄」繼續出發,沿途會合華農會終生榮譽會員楊金游老先生,他熱情地再拿出家傳「藏品」,一個五六十年前孩童時代用過的硬皮小書包和幾本僑農會刊物。然後,一同前往尋找「寶藏」的目的地。大家來到「華農會」前期會務功臣,即已故前任「華農總會」會長吳偉成農場故居。
已故會長吳偉成的兒子吳德明先生,一表人才。新一代的華僑農民,不懂說華語的吳先生已在屋前迎候。在互相介紹後,便引領我們踏著空置多年故居前肥沃的農地,向不遠處細小貯物室走去。一座丟棄經年,殘舊不堪,難以置身的小室,裡面堆滿著為華農總會出版《僑農》小報有關的物品。
此時,正下著濛濛細雨,我們踏著荒草泥濘,冒雨走近小屋,透過一縷縷暗淡的光線窺探。只可容身的小室的一邊,裡面夾叠著一層層破損的中文鉛印字盤,另一邊,除了東歪西倒的字盤外,還有亂七八糟的專櫃、破箱、雜物,看來沒有一件令人滿意的東西完整保存。
在微雨下我們躊躇了半天。有點兒失望之時,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傾側著身段潛入雜物房,小心奕奕地「翻箱倒櫃」,終於給我們發現了「寶物」。喜出望外之餘和幾番艱辛才把它弄出來,原來是一部破爛的英文打字機。
「再尋一遍,別洩氣!」人們在打字機的破箱子下層又發現了一兩件沉重的「藏品」,用鉛字排好完整一版可以印刷的中文字盤。文字可以看到:「謹訂於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舉行……典禮」等字樣。
籲「添磚加瓦」做美事
我們徵集藏品工作組的人員認為:雖然由於年代久遠,物品破舊,但仍有其歷史價值。故向楊繼洲會長等人建議:把一些有歷史意義的東西贈送給中國僑聯籌建中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楊繼洲會長,此時欲言又止。然後說,我們要開會決定後才能如何將這些文物妥善處理。看來他心情很矛盾,心中在想:我們哪有不支持「華僑歷史博物館」和哪有不明白華農會的「寶藏」能在「華僑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深遠意義呢?
原來,具歷史淵源的「新西蘭華僑農業總會」這批「文物」,已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包括惠靈頓某大學的歷史系,「虎視眈眈」,並要派人來整理。聽說,還有幾位中西有關的專家也要為「新西蘭華僑農業總會」去撰寫歷史出書。
我們站在已故會長吳偉成封存的古老大屋向裡窺望時,楊金游老先告訴筆者,裡面可能有更多有關華農會的東西。後來又得到華農會籌組功臣之一楊演良先生的證實。指出,他父親楊玉賜是當年阿哥尼(Okakuhne)「華農分會」創會人之一,父親臨終前把不少有關華農會的資料存放在吳偉成先生的故居。
我們一眾支持中國僑聯籌建華僑歷史博物館和徵集藏品新西蘭工作小組成員,期待著「新西蘭華僑農業總會」部份有關的歷史文物如期贈送出來,能趕在展館開幕時呈現世人面前,讓新西蘭華僑史可在北京龎大的華僑歷史博物館內能佔一席之地。
附圖片
工作組探訪揚繼洲會長等人合照。
貯物室裡的中文鉛印字盤。
發現一部殘破的英文打字機。
為華農會小報出版的中文鉛字的印刷版。
在已故會長吳偉成古居前拍照留影。
附新西蘭工作小組的呼籲:
不甘後人的新西蘭華人華僑同胞們!您們如欲捐款和捐出有華僑歷史價值的藏品,樂意支持僑聯籌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者,請盡快與我們聯係,讓我們及時登報鳴謝。
工作小組成員:
黃少琴、杜世、黄德衛、劉必義、蘇鞚i、王家毅、劉武、何偉明、邵晉槐、徐國铡⒘执ā⑹泛赈x。律師:胡泓。會計師:馬世崗。
北京帳號:
開户銀行:中國銀行北京分行東城區支行。帳號名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帳號:807419415708091001.
新西蘭帳號:
開户銀行:ASB Bank. 帳號名稱:NZ Chinese Museum Fundraising. 帳號:12-3089-0375709-00.
上一篇:華人冠軍西洋拳套的故事 |
下一篇: 专访新西兰大奥克兰伯特尼区议会副主席黄伟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