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Z News
World News
Biz News
Sports News
Tech News
Ent News
首页
> 新西兰旅游 > 新西兰纪行之四
人气: 日期: 2004/10/4
依然是一路的山,一路的牧场。然而我们的目的地却是海,诱人的南太平洋的海。周末,路上有很多车(相较于平常,10分钟内没有一辆车而言)。很多车后面都拖着小快艇,看样子是举家出游度周末。还有的车后面拖着间小房子,到哪里都可以随遇而安了。
空气渐渐湿润,带来海的气息。
阴天,山却看得更加清楚。
经过一个小镇,正是中午时分。下车休息一下,顺便在小小的超市买下一顿的晚餐。两天的经验知道原来每一个backpack都会有厨房,锅碗瓢盆俱全,再加上油盐调料。厨房里的东西千奇百怪,不怪我少见多怪,那里汇总了各个国家的厨房用品。有的是主人提供的,有的是客人拉下的,还有的客人无偿赠送的。调料更是丰富,黑胡椒,白胡椒,各种各样的小叶片碎末,一二十瓶整整齐齐排在那里。有一个Free Food Box,里面的东西都是大家不想带上下一段旅程,拿出来共享的。每一个都标明了日期,真的很感动与那种互助与周到。
新西兰的牛奶出奇的便宜,750ml的矿泉水要1.55,而1L的鲜牛奶只要1.40。相较之下,决定以奶代水。
超市的对面是一个Take away。要了两个Burger。囊中羞涩,Burger是我们旅程中的主食。然而我的目光却停在两个冰淇淋柜上,满满排着十种味道的冰淇淋。蛋卷那种。一个单球的只要1元。毫不犹豫要了一个。伙计是个年级轻轻的男生,满满舀了一勺,我正满心欢喜准备接过来。他又舀了满满一勺,恐怕他以为我要双球,忙跟他说“Single, please.”。他冲我笑笑“yeah, I know.”,又去舀第三勺。
我的上帝,最后给我的是三个球,一个连一个停在蛋筒上,几乎和蛋筒一样高。才1块钱!我都快要欢呼了!刘斜着眼看我“你吃得下吗?”可怜的男生,碍于面子想吃而不可得,只好灰溜溜地啃汉堡。
发下豪言壮语,每到一个小镇都要买一个吃,可以省下许多饭钱。刘很不以为然,认为我还是去南极比较好。
车开的飞快。阴云被我们抛在后面,头上又是蓝天。
“快要到海了。”
“你怎么知道?”
“我闻到了海的味道!”
果然,海忽然就出现在左边,没有预警,却似乎存在了好久了。
那是一片蔚蓝的海,透过薄薄的雾气和天接在一起。海浪不大,却很密,一层接一层地涌向岸边,象一幅幅舞动的蓝绸上白色的流苏。
公路就建在海边,海风包裹了我们一路。
Orama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了。正好赶上周末的市集。在一个小小的大厅里。欢声笑语,仿佛是在开Party,而不是卖东西。大都是家做的东西,羊毛的围巾,手套,衣服,还有很可爱的婴儿衣饰。小摊的主人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兴高采烈和邻家聊天。有一家把纺机都搬了过来,现纺现卖。还有木制品,石头,古董,旧电器,嘈嘈杂杂,却又温情十足。小摊的主人大多都是老人,并不在意买卖,或许这样的气氛让他们变得年轻,每一个人都是神采飞扬。
在一个老头那里挑中了一个贝壳。是那种光光的大贝壳。贝壳没有什么希奇,可是贝壳的表面却根据纹路刻了一只鹤。刀功有些稚嫩,构思却很独特。老头很乐意地给我包装,虽然只有3块钱。一边包一边拉住我聊天,在他看来,聊天远比生意有趣得多。
在一家玩具店,点主人很自豪地告诉我店里的陶器玩具都是他设计的。那是各种各样的企鹅,一顺溜地排在那里,憨态可掬。那种小小的蓝色企鹅经常会光顾这里,于是这种小企鹅就成了Orama的标志。
Orama的附近有一个火山蛋的群。大大小小几十个火山蛋散落在海滩上。
每一个都是球形,或大或小。大的半径大约两三米,小的也有一米。一半深深陷入沙里,一半晒着阳光,展示着它们身上的裂痕。有的裂开来,露出红色的岩石。在空中快速的冷却只是外表,它的内心依然炽热,留下了这火红的见证。
几万年前,它们是火山的岩石。那一次激烈的爆发让它们离开了那曾经以为不变的依恋。谁说海枯石烂可以矢志不渝?沧海桑田,有谁可以知晓?又有谁可以阻挡?小小的海鸥停在石上,是在诉说海的故事还是在诉说石的故事?
到达Dunedin的时候,天色已晚。兜了几个圈子找到订的Aunty’s backpack的时候,已是满身疲惫了。可是那家backpack又让我眼睛一亮。两层楼的民居,典型的英国式的房子,尖顶,长长的窗对着一个小小的漂亮的花园。推开高高厚厚的木门,是一道走廊,铺着好厚的地毯。客厅很大,有一个漂亮的壁炉,几个年轻的女孩子蜷在沙发上看电视。厨房和饭厅连在一起,几个以色列人在做晚餐,满室奶油的味道。卧室在楼上,踏着地毯沿着楼梯往上走,就仿佛我是穿着一身曳地的晚礼服,正提着裙摆踏着水晶鞋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卧室里摆着三张上下铺的木床。也有一个壁炉,壁炉上摆着花瓶。墙上悬着一幅油画,那应该是去Mt.Cook的路上吧。画的年纪应该不小,还是土路马车的时代。主人告诉我们这个房间是火灾的逃生房间。果然,窗户外面是个小小的窗台,连着向下梯子。
“这里可以演罗米欧与朱丽叶。”
大家都笑了。
晚饭的时候和一个瑞士女孩聊天,向她介绍Mt.Cook的美景。她在羡慕我们有车自由,我却羡慕她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玩。当我请20天的假的时候,同学都说好长时间啊。可是在这里遇到的没有一个人是下1个月的。旁边桌上一对老夫妇认真地在作笔记,摊得满桌的地图和书。
大家都很友善,互相交换着对某个地方的看法。各种各样的口音夹杂着各种各样的香味。灯光暖暖的,CD机在放Jazz,很轻,但是富有魔力的嗓音弥漫在空气中。好像在家里,真的,一路上都是家。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NZ News
World News
Biz News
Sports News
Tech News
Ent News
澳纽新闻
新西兰新闻
澳洲新闻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China News
NZ News
AU News
World News
环球娱乐
社会新闻
女性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汇市新闻
科技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NZ Biz
AU Biz
World Biz
NZ Travel
NZ Property
NZ Politics
World Property
Ent News
Tech News
NZ Sports
AU Sports
World Sports
上一篇:
新西兰纪行之三
下一篇:
新西兰纪行(五)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