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及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澳門歸僑總會、澳門緬華互助會、美國三藩市州立大學亞裔學系等聯合舉辦的「僑鄉、歸僑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至21日在澳門大學圖書館演講廳舉行,廣東省僑辦副主任、廣東華僑研究會副會長吳行賜、澳門緬華互助會許國璇會長、澳門大學社會科學人文學院院長郝雨凡教授三位嘉賓及來自中山、南京、暨南、廣州、汕頭、五邑、嘉應等大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韓山師範學院的教授、研究員及省僑辦、江門新會、順德僑辦、揭陽僑聯、開,平碉樓研究所、汕頭、珠海華僑歷史學會、澳門歷史學會等有關專家、學者共50多位出席了這次研討會,發表了30篇論文。
澳門緬華互助會副會長洪新業的《溛鼍挼槿A文教育的過去與現在》、秘書長林清風的《緬甸歸僑與澳門——溛鼍挼閭鹘y優秀文化》、青年委員會常委許雲的《從台山碉樓看華僑文化》、副理事長許均銓的《社團的「生命在於活動」——試論“澳門緬華互助會”36年來的發展與功績》等論文在研討會上發表,也是澳門唯一參加研討會並有論文發表的民間社團。
澳門大學鄭德華教授說:澳門社會有兩大特色,一是土生葡人,二是歸國華僑。過去對華僑的研究不多,而以往的學術研究在辦公室由專家學者找資料寫論文為多。2007年9月,澳門緬華互助會名譽會長黃銓昌、會長許國璇、副會長陳炳銓、洪新業、秘書長林清風、副理事長許均銓、聯絡部副部長張惠周等在華樂會所歡迎澳門大學鄭德華教授到訪,鄭教授說“澳門有兩大特色,一是土生葡人,有近兩萬人;二是歸僑,有五萬人,其中緬甸歸僑有三萬,這是與中國共他城市不同的地方。” 鄭德華教授用精闢的語言點出澳門族群的特色。研究“華僑”,國外比國內重視,研究僑鄉也是一個薄弱環節,廣東僑鄉的形成與香港、澳門有密切關係,這些都是研究的課題。歸國華僑的組織、活動往往被忽略,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研討會期間許均銓、林清風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贈送由他倆編著的《歸僑在澳門》一書及澳門緬華互助會第25期會訊。南京大學歷史系黃鴻釗教授說:他研究澳門歷史多年,“歸國華僑”是一個空白,《歸僑在澳門》一書讓他得到最新的歸僑資料。
廣東省僑辦副主任吳行賜詳細了解澳門緬華互助會的活動,尤其是青委活動,參加研討會的緬華會代表對與會學者提出的有關問題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