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是石頭砌成的,城中無數巨柱擎天、尖塔插雲,一座座宏偉壯闊的建築,匯成淩空高歌的樂曲,傾瀉最雄健的氣韻;劍橋是水作的骨肉,清幽秀雅的劍河溫柔地流淌,一條條玲瓏的小橋美麗如虹,婆娑的垂柳,搖曳的花影,蕩漾最浪漫的綺夢。陽剛之美的牛津就像太陽神阿波羅,是光明、磊落、真理的化身;陰柔之美的劍橋恰似月神阿爾忒彌斯,是美麗、夢幻、詩意的代表。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和月神阿爾忒彌斯是一母同胞的兄妹,這正恰似牛津和劍橋的關係。
牛津劍橋本是英國學界的日月雙輝,兩個學校的制度體系何其相似,簡直如出一轍,雖則兩所學校的面貌有所不同而風格迥異。想比較兩所學校的優劣,實在是費力又無結果的。
兩所院校各有千秋,各擅勝場,可這兩處偏偏互不服氣,偏偏喜好一爭高下,到頭來互相諷刺挖苦,競爭競賽總是免不了,由此還真製造了不少趣聞軼事。
牛津的歷史比劍橋古老悠久,這讓牛津人頗感自豪且津津樂道。1209年,牛津發生“學袍”與“市鎮”之爭,演變為大規模的暴亂,一部分學者及學生逃往劍橋避難,劍大由此誕生。“夏娃是亞當的肋骨做成的,劍橋源於牛津。”這是牛津人理直氣壯的說法。對於這一歷史事實,劍橋人無可否認但悶悶不樂,只能採取避而不談的態度。1231年,亨利三世國王授予劍橋教學壟斷權,而牛津直到1254年才享有這個權利,劍橋人終於可以得意洋洋地說:“劍橋經常後於牛津起步,但總是先於牛津完成。”
深藍色代表牛津大學,淺藍色代表劍橋大學,牛津嘲笑劍橋是“跟屁蟲”,劍橋則戲稱牛津是“黑暗世界”。牛津劍橋的校徽圖案上都有一本書,只是牛津的書是敞開的,劍橋的書是閉合的。牛津人挖苦道“劍橋人無知,他們的書總是合上的。”劍橋人反擊說“牛津人懶惰,他們的書從來不翻。”
牛津多產政治家,劍橋多出偉人。牛津至少培養了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總理,包括25位英國首相,唐甯街10號簡直就是牛津的校友會。劍橋學子中有6位當選英國首相,對於這一差異,牛津人篤定地相信“牛津人在統治著世界”,劍橋人則不以為然“我們根本不在乎誰在統治世界!”。
劍橋的歎息橋在聖約翰學院,建於1831年,靈感得自於威尼斯的歎息橋。威尼斯的歎息橋橫臥Rio
di Palazzo河上,一端連接總督府的審訊室,一端連接老監獄。劍橋的歎息橋
跨越劍河之上,連通聖約翰學院老庭和新院。劍橋的歎息橋實在太美麗了,名氣太大了,為了不讓劍橋專美,牛津大學1914年也建了一座歎息橋,連接赫特福德學院的新四合院和舊四合院。這真有東施效顰之嫌,劍橋歎息橋下日夜不停流淌的是清幽迷人的劍水,牛津歎息橋下川流不息奔跑的是冒著尾氣的轎車。
奧斯卡·王爾德畢業于牛津莫德林學院,當他得知正在牛津莫德林學院學習的道格拉斯勳爵想要到劍橋升學時,王爾德在給這位年輕的親密友人的信中寫道: “劍橋是我知道的最好的牛津預備學校。”
牛津劍橋兩校之間的唇槍舌劍自然不少,而真正短兵相接的競爭主要表現在體育運動上。
許多現代運動起源於牛津和劍橋兩所學校之間的運動競賽,例如英式足球、現代田徑、賽艇。 最著名的是每年春天在泰晤士河上舉行的牛劍划船比賽。每年吸引幾十萬民眾現場觀看,真是一場盛大的體育比賽。這一比賽已進行了156年,兩隊旗鼓相當、勢均力敵,至2010年, 劍橋隊以80分對76分,小勝牛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