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京味儿月饼话中秋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京味儿月饼话中秋

作者: 立言    人气:     日期: 2010/9/24


  北京号称六朝古都,人文荟萃,只要和文化沾边的事,都能睥睨全国,唯独京味儿糕点不敢恭维,其中就包括中秋团圆家家都要吃的月饼。

  老北京的月饼种类单调,只有“自来红”、“自来白”、“提浆”和“翻毛”——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只听说过“翻毛大衣”、“翻毛皮鞋”,月饼如何“翻毛”?听起来有点怕人,却原来是酥皮的一种,重油制作的饼皮酥脆蓬松,类似“翻毛”,所以得名。

  老北京的月饼馅以白糖加冰糖为主,顶多再加点青红丝、瓜子仁,所谓“自来红”、“自来白”的区别只是饼皮,分别用植物油或猪油制作。“提浆”的饼皮是加了糖浆揉制的,又有不同。据说早年间的月饼有枣泥、山楂等馅子的,但自我懂事起就没有见过。那时月饼憑票供应,一人两块,童叟无欺。父亲买来月饼,一般是先留下中秋赏月时的一人一块,然后切成小块全家分而食之,尽管父母会故意少吃一块留给我们,但贪吃的我从来没有餍足过,因此中秋月圆时分一人一个的月饼就格外珍贵,吃起来自然也分外香甜。后来年长,名店精制的广式、苏式月饼吃过无数,味道却永远无法企及童年记忆中的“自来红”和“自来白”了。

  老北京月饼的另一特色是又干又硬,旧京风俗是将月饼留到除夕夜宴再分享一次,谓之“团圆饼”,不干不硬恐怕留不到除夕。我当年的小朋友就有咬月饼顺便将牙齿一并咬下的。北京人还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是一个人买了凭票供应的月饼一包,将纸包挂在自行车把上,车轮撞上一块砖头,车子一颠,月饼掉出一块,那人急忙下车,还没来得及将月饼捡起,后面来了一辆大卡车呼啸而过,再看月饼已经将柏油路面压出一个坑,并深陷其中了。那人不舍,千方百计要取出坑里的月饼,被一个过路人看到说:“我来帮个忙吧。”随后从自己手提的纸包里摸出一根江米条(北京一种手指粗细的油炸点心)当作撬杠,轻而易举的将月饼从坑里撬了出来。

  据民俗学家考证,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老北京人常吃的糕点如果追根溯源,十之八九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看,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也就无怪乎老北京的糕点大多又干又硬了,就连宫廷糕点也不例外。我曾特别从明清笔记、小说中查找有关北京月饼的记载,可惜都是寥寥几笔,还不及我以上的文字丰富,《酌中志》、《燕京岁时记》、《帝京景物略》甚至《红楼梦》都无一例外。看来旧京月饼实在乏善可陈,就是在宫廷王府,也不过将供月神“太阴星君”的月饼尺寸做大,直径一般都在一尺以上,表面上压出蟾宫玉桂、玉兔捣药的图案,刷上油烤过之后,现出金红的颜色。祭祀过后,众人切开分食,自然也有风干留作除夕晚宴的“团圆饼”,我想那不过是象征性的,帝王后妃、王公贵族,谁会肯去吃呢?

移民纽西兰,每年也吃月饼,多是广式,多是单黄或双黄莲蓉,与我没有“文化”、“记忆”等等感性的牵绊,畏于“三高”,不吃也罢。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