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在古老的東方,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沉醉在專制極權和富貴榮華中尤其捨不得告別塵世,不惜重金拜術士、煉仙丹,對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孜孜以求。在信奉基督的西方,王室、貴族、富有商人把財產捐給教會,以求死後靈魂能入天堂,與主同在,以得永生。人類折騰了幾千年,至今離那終極目標還相距太遠,一兩個世紀前,人的天命是“人活七十古來希”,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大多數人的壽命也不過百年。
既然不能永世長生,那麼肉身雖腐,而名垂千古,變成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誰不願死後仍然被人景仰,被人懷念呢?這實在是一種最好的永生。在英國,流芳百世的最佳途徑是捐助一所大學。牛津和劍橋的學院基本上都是由歷代國王、王后、貴族、大主教、教會、富商捐獻創立,並在他們源源不斷的資助下逐步成長。
劍大國王學院的創建人是亨利六世,1441年,這位年輕的君王自掏腰包,花了三年時間,強行買斷了劍橋鎮中心的大量村屋、商鋪、草坪、碼頭、小巷、甚至河岸與高街之間的教堂,清理出空地,開工建造那恢弘雄偉的學院禮拜堂。1455年玫瑰戰爭爆發,王室財困,亨利六世被謀殺,禮拜堂的建造時續時停。約克家族白玫瑰獲勝,新國王繼續資助修建禮拜堂,直到都鐸王朝亨利七世、亨利八世,這座被讚譽為“中世紀晚期歐洲最美麗建築”的學院禮拜堂終於完工。
亨利八世的第六任王后凱薩琳成功說服了這位風燭殘年的老國王,在劍橋修建一間比劍橋國王學院、牛津基督學院更偉大的學院。在合併了兩所中古學院後,1546年,氣勢不凡、財力豐厚的三一學院破土動工,一開始就設立了五十名院士的席位。
克雷爾學院的院徽上有十二滴眼淚,那是克雷爾子爵夫人三次守寡的淚水。1326年學院成立,但資金不足,克雷爾子爵夫人慷慨解囊,成為了學院最大的資助人。今天所能看到的學院建築都是1638年以後的重建,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秀美典雅的宮殿。
1870年,劍大校長德文公爵七世,威廉·卡文迪什,捐助了一個物理學教授的席位和一所物理實驗室(7000英鎊),並以自己的先祖、曾在劍大聖彼得學院學習的大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什之姓氏命名。其實公爵在物理學上也有造詣,他本人是史密斯獎得主。卡文迪什實驗室是劍橋史上的里程碑, 開近代專業科研實驗之先河。卡文迪什實驗室科技碩果累累,發明發現層出不窮,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實驗室之一。從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起,卡文迪什實驗室共培養出2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哈佛是劍橋伊紐曼學院之子,17世紀初他遠渡重洋,來到新大陸。1638年,哈佛在美國去世,遂將遺產的一半(800英鎊)捐獻給波士頓一所剛剛成立的窮學校“劍橋學院”。為紀念哈佛,學院改名為“哈佛大學”,大學所在城鎮仍名為“劍橋城”。今日哈佛大學,富甲一方,教育成就傲視同儕,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學府之一。
幾百年已逝,亨利六世的青銅像仍矗立在國王學院的“偉大方庭”;亨利八世仍站立在三一學院的“偉大之門”上;克雷爾夫人的淚水仍在克雷爾學院院徽上滴淌;瑪格麗特和伊莉莎白兩位王后的名字永遠留在了王后學院:王后小徑、王后草坪、王後路;唐甯爵士、西德尼女士、富商羅賓遜爵士的名字將隨唐寧學院、西德尼學院、羅賓遜學院渡過下一個千年;
亨利七世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將與基督學院和聖約翰學院垂垂久遠……